她是面向南亞的第一鎮:長期以來,中印緬之間通過西南絲綢古道進行國際貿易、文化、外交、軍事、宗教的交流,和順是這條古道上的樞紐,一直非常興旺,是面向南亞的第一鎮。
她是火山環抱的田園風光:和順鎮有17平方公里面積,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四面火山環繞,山上名木古樹鬱鬱蔥蔥。大盈江穿越馬蹄窩式的壩子,三和河繞村而過。濕地、龍潭、瀑布、峽谷,各類奇觀具有;茶花、荷花、桂花、梅花,四時鮮花不斷。這裡四季如春,溫泉、礦泉水資源豐富,是人們生活和休閒旅遊的勝地。
她是大馬幫馱來的翡翠之鄉:和順人世世代代從大山裏出國闖蕩,以大馬幫為連接中、印、緬的主要交通工具,産生了翡翠大王、棉紗大王、谷米大王等一批雄商巨賈,形成了亦商亦儒的生存方式。
她是漢文化與南亞文化、西方文化交融的窗口:她的文化有著包容性和多元性,體現了和與順的特點。在這裡,可以領略徽派建築粉墻黛瓦的神韻,可以欣賞江南古鎮小橋流水的身影,可以看到西方建築、南亞建築的元素。寸氏宗祠的南亞風格大門、艾思奇故居的歐式窗戶、“彎樓子”民居的英國鐵藝,都與四合五天井、三房一照壁這樣的雲南古民居恰到好處地融為一體。洗衣亭、大月臺、總大門等古建築在全國古鎮中獨具特色。八大宗祠保存完好,族譜和宗族活動流傳至今。七大寺廟,佛、道、儒共存。六百年曆史形成了大量的詩詞、牌匾、對聯、著作,養育了哲學家艾思奇、緬甸四朝國師尹蓉、教育家寸樹聲等一大批名人。
她是西南絲綢古道上最大的僑鄉:和順人世世代代從大山裏出國闖蕩,至今有一萬多人僑居海外,形成了“海外的和順”。
她是六千居民和諧生活的古鎮景區。六千居民是和順文化的傳承者和創造者,他們的生活是古鎮亮麗的風景線。在這裡,可以看到在洗衣亭下搗衣的村婦,可以看到鄉村圖書館裏讀書的農民。展現的是令人嚮往的田園牧歌生活,這裡正圓著現代人的家園夢。
保護開發古鎮的和順模式
保護風貌,浮現文化,適度配套,和諧發展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