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俐??我的職場風雲:女人是一種態度自序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9日 15:49 來源:
這幾年裏最俗的事情之一,就是所謂“名人出書”,一時間“名人出書熱”幾乎成了大眾輿論口誅筆伐的對象。儘管如此,卻還是沒能阻擋住更多大大小小的名人以各種理由、各種角度、各種形式出書。
儘管我並不認為自己是一般意義上的所謂“名人”,被一些人知道、認識,也不過是職業的特殊性使然。2006年“春晚”的小品裏,宋丹丹説“沒有緋聞的名人,那不是真正的名人!”儘管有婚姻的變動,我依然可以安安靜靜地在媒體的視線之外生活,就足以證明我的“名”遠沒有大到具有市場利用價值的程度。但尷尬的是,如果我動筆寫書了,卻又逃不脫被歸入“名人出書”之列的命運。所以,這幾年裏,凡議及寫書的話題,便總有朋友提醒:你的屏幕形象十幾年來不惹塵俗,別在寫書這事上落了俗套。
其實六七年前,就有對我過去的文字有所了解的出版社編輯約我寫書。如果那時寫了,雖然未必大賣,但至少不用顧忌惹來非議。可那時不管別人如何慫恿,我裏外都下不了決心。在我的心裏,寫書是件神聖的事情,沒有特別的感悟或特別的才情,最好不要嘗試。我想這和我從小對文化和文字的崇敬有關。我從小不是一個多麼浪漫的人,如果説在我少女時代的朦朧憧憬中,對未來的愛情曾有過什麼想象,就是希望我的愛人是一個“導師”,可以在人生與文化方面都予我以指導。而可以充任這一角色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和文字修養。愛人如此,書更當如此。因此在我的概念中,書,即使不是神聖的,至少也是嚴肅的,或則給人以教益,或則給人以啟迪,至少也要給人以文字或意境的審美愉悅。我從不認為那些拉拉雜雜、東鱗西爪的生活片斷,也有資格拼湊成書。雖然也曾被人誇為才女,在長沙臺時也曾有文章在全國散文類評獎中獲得過一等獎,但是在沒有確信自己有足夠的人生感悟可以示人之前,我找不到説服自己提筆寫書的理由和勇氣。
現在之所以提筆,一是女人年過四十,一面還在執著不已地嚮往著更美好的未來、更廣闊的前景,甚至更優雅的形象和更美好的愛情;另一方面,也分明有另外一隻眼睛開始回望過去。以往那些因為一往無前而被留在身後的腳印,竟也勾勒出自己從未留意和思考過的人生軌跡,並呈現出某種讓自己都頗為意外的人生意味。少時常感佩長者的睿智與通達,自己雖然至今不敢做如此想,但套用那句“經歷也是一種文化”的熟語,大概“經歷也是一種智慧”。有智慧者,可以反觀自己,可以思考人生;可以反觀自己、思考人生者,可以寫書。
促我提筆的另一個動力,來自於中信出版社的編輯符紅霞女士。偶然機會下的晤談之後,紅霞極誠懇地對我説:寫吧!你既不是賣名氣,也不是賣隱私,而是把你的人生感悟寫出來,與和你有著同樣或相似經歷的人們分享,這多有意義!
除了她的誠懇之外,“分享”這個詞打動了我。如果説我過去對書本所賦予的教益、啟迪之類的重任,讓我視自己提筆寫書為畏途,“分享”的概念則把我從自己堆砌的高臺上放了下來,即使是那些曾經讓自己覺得過於瑣屑的片斷,也會作為無法忽略的經歷,在自己的人生中扮演特定的角色,而使自己的生命變得真實和豐富。這種真實與豐富,恰恰可能會在分享的過程中,成為大家共同的經驗。幾乎與紅霞提示我“分享”概念的同時,我被朋友拉入博客的行列。短暫的博客經歷中的親歷和旁觀,更讓我深切地感受到,現在的人們是多麼的渴望和需要分享。或許在這個日益豐富和快速的世界中,每個人的個人經驗,都是片面、單薄和有限的,如果不借助於分享他人的經驗和見識,每個人都將無法了解這個世界已經變得多麼奇妙而廣大,而這個廣大世界中的人生可以多麼豐富多彩。況且以我的觀察,越是那些訪問量上百萬的熱門博客,越是少見販賣隱私或攻訐謾罵,多的倒是主客之間的交流與分享。這樣的發現,更讓我覺得紅霞給了我一個最好的理由。
當然,分享需要條件,過於蒼白的人生,缺少與他人分享的資本。在這方面,我稍感寬心:我比很多人年輕,但比更多的人年長;我的人生不如很多人精彩,但比更多的人豐富;我不如很多人活得壯烈,但比更多的人活得認真。我是個試圖活得精彩的職業女性,我對職業的在意,對感情的期許,對人格的珍視,對日子的會心等,都是我生命質量的重要構成。或許更重要的是,在這個太多人動輒宣佈“看透了”的時代,我依然固執地不放棄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信心,依然保持著眼睛和心靈的清亮,依然保持著理想主義的激情,以至於那些比我小了十幾二十歲的同事,都時常不無驚訝地打量著我,説我是難得一見的擁有精神潔癖的“稀有動物”。
本著如此分享的願望,我在坦誠,也在坦然地書寫自己。
對於女人,人們有無數種評價的標準,對我而言,無論是自己還是別人,更多的還是判斷她的態度,對自己、對他人、對世界的態度。女人如何對待他人,實際是在塑造自己。女人是一種態度。書名由此而來。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