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之平遙南大街

 

CCTV.com  2009年06月11日 16:2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央視網綜合  

山西平遙南大街

平遙古城“四大街”介紹

  南大街 是正對南門(迎薰門)方向的南北大街,它與東面的東城墻和西面的沙巷街不但平行,而且距離相等-如果説,關於元代之前平遙西城墻在今日沙巷街位置的傳説足事實,那未南大街確是平遙城的中軸線了,古代“尋龍點穴”的“金外”就在這條街上,“金片佔樓”橫跨街心;南大街是這座城的脊梁。它蘊藏著豐厚的古城文化精髓,寸至今門,這裡依舊足古城的繁華鬧市。南大街南起興國寺(俗稱小寺廟,位居南門甕城內側,今不存)門前,北至東、西大街的銜接點,全長690(從南城墻算起為738)。兩旁高屋連脊,密排著78座古店舖,眾商雲集,招幌如林,繁華巾井,其美如歌:市肆的建築序列t11構成丁一曲完美的樂章,序曲從南甕城腳下響起,在興國寺門1前出現了明快的節奏-在北上雞市口的道路兩旁,建築物廾然有序,素潔端莊,商店、作坊,隨遇而安-古寸,方便鄉下人的酒家、糧店、柳簍店、陶瓷店,在這—-帶為數甚多;久享盛譽的老字號——翠成海爐食鋪,而今生意依舊興降;現代公眾建築——電影院取代了古代奉祀風俗神的二郎廟;在許多紙扎作坊裏,雖少見精品,卻多了花樣;盛極一時的魁泰煙店舊址,進駐了新興的行業。一座座樸索的鋪面,容融著貼近人們生活的多種行業,組成了人生音韻的旋律。行進到雞市口時,街道縱橫,四通八達,商家的臺階高築,店面豪華,異彩紛呈人流不斷,車水馬龍,一派沸騰景象,奏響廠巾肆的強旨;;新的爾段從沿途的每個巷口起始:雞市口以南的一段原稱南門頭,只有從塢市口往北才是南大街的傳統概念,全長422:在花園街門,行人面臨高聳的市樓,自然挺胸昂首,眼前的沿街華屋,交相輝映:清代中葉,商業隆盛,票號興起,百餘年間,在這物華大寶、人傑地靈的黃金地段上,諸如同益慶、魁成裕、崇豐厚、協順隆、永隆號、長泰永、興隆信,以及後期的義聚恒、瑞豐祥等名號老店,都是商戰中的強手,因他們創立過非凡的業績而聲名洋溢,晉商的頌歌相傳世代而不衰。在422老街的黃金分割線上,世昌永、豐盈堂、匯川號、雲錦成等老字號,都有過一段黃金歲月。一代代的商家,在這裡高潮迭起。市樓以北,店舖立面建築的新韻味又構成了一段變奏曲,韻律卻同樣地清明,同樣地和諧。再往前,老態龍鐘的早期店舖歷歷在目,建築形體由激昂而漸趨穩堅。越過郭家巷口,東有低矮的古店舖,西面是高大的門面房,盛極一時的蔚盛長票號和保源長雜貨店的舊址,就是典型代表。南大街就在這輕快而溫馨的遺風古韻中,終結在大十字街頭,把尾聲傳給了對面的鸚鵝巷。

 

  北大街 初稱北門大街,俗稱北門頭,是正對北門(拱極門)的南北向主幹街,北起甕城腳下,南至西大街,長557,寬4,道路南高北低,與東西城墻平行,而且距離也幾乎相等:明代洪武三年,平遙城擴建重築,北大街即是重築了的“新城”中軸線:街道兩旁,古樸的老房舍,高低錯落,“前店後居”者甚多:只因地形低窪,環境欠佳,縮短了營造週期,但沿街的明代遺構仍然斷續可見:在宅門和臨街的窗戶前,加有前廊、包廈或留有前廊、包廈痕跡者,曾部是佔代的店舖、作坊:到清代晚期,餳房、醬店,粉房、槽房(酒作坊)、約鋪、車行(木業)、褶子鋪(賬簿作坊),棧房,錢莊、質局,當鋪等.在這裡形成一條公益性很強的行業街。從民國初期戰亂開始,經大半個世紀的蕭條之後,當今的北大街又是萬象更新,日趨繁華。

 

  東大街 是正對下東門(親翰門)的一段東西向主幹街,東起親翰門裏,西至南大街北端,長571,寬5、金、元、明、清各代,從秦隴通往京城的京陜驛道由平遙城東、西大街穿越而過,所以東大街既是交通要道,也是消費性很強的商業街衢。街衢兩旁,商鋪為主,間有各業作坊。京貨,布莊、雜貨舖、煙店、梨店(幹鮮果店)、糧油店、餳房、肉鋪、藥店、剃頭棚、錢肆、當鋪、賃鋪、櫃架鋪、皮箱鋪、漆器店、皮貨店、古玩店,酒肆等,開設有多家。清末民初,又有票號,裁縫鋪、麵粉公司、電燈公司等新興的行業興辦於此:大街的東端北側,有麓臺廟遺墟和縣內規模最大,創建最早的道教建築清虛觀。

 

  西大街 是正對下西門(鳳儀門)的一段東西向主幹街,西起鳳儀門裏,東至南大街北端,長86l米,寬5.1。明清時代,在大街的西段,公眾性設施繁多,古邑八大勝景之一的鳳鳥棲臺,就在西端路南;路北則有養濟院、魯班廟,集福寺、五道廟等,由西到東,沿街而立。客棧、貨棧,設有多家。從廟區往東,高墻深宅,鱗次櫛比,“前店後居”、“前店後廠”式的商鋪字號,不勝枚舉。憑著地理位置所形成的經濟走廊式的交通條件,西大街在每個歷史時段,總是先行一步幾度畸形發展:清代道光三年(1823),西大街西裕成顏料莊之改營票號,引起了商界的紛紛效倣,遂有票號的迅猛發展。繼日升昌票號之後,有頗具實力的蔚泰厚、蔚豐厚、日新中,寶豐隆、興義隆等票號、錢莊,在街長不足200的大街東段,同街而設,共鑄中國金融業的輝煌-西大街可謂平遙票號幫的搖籃!一位學者曾説過“一條街富了一個世紀”,就是這條西大街的:民國2(1913),官辦的“中華郵政局”成立在西大街(平遙解放後成立的“平遙郵電局”仍在西大街)。民9(1920),平遙境內始有幹線公路,而且逐漸增多,汽車站一貫設在下西門之外。民國23(1934),位於下西門外的南同蒲鐵路建成並通車,民國24(1935),平()一汾()鐵路通車,平遙火車站也建在下西門之外。交通、郵電業的興起和發展,帶動了西大街經濟的先行發展和市面的繁榮榮1948年平遙解放後,民族工商業有如旱苗得雨,百廢俱興,西大街以其得天奪厚的地理條件,又是一度大飛躍,幾成古城內繁華街區之首?20世紀80年代,全國各地掀起了城市建設的高潮,平遙同全國各地一樣,城市總體規劃出臺了,為了拓寬古城內的幾條大街,西大街再次“領先”,從鳳儀門往東300以內的傳統民居頓時拆得面目全非,其時,幸有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阮儀三先生獲悉,遂協同山西省城鄉建設委員會,制定了“確保古城,發展新城”的方針,重新編制了總體規劃,才使西大街馬路的拓寬工程得以終止、1985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了《平遙縣縣城總體規劃》。西大街將永遠保持沿街建築外觀,不得改變其立面形式、色彩和建築材料,對已經改動的要逐步恢復傳統特徵。

 

 

責編:張曦健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