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作為別具一格的宗教藝術門類,以其神秘絢麗的民族風格享譽於世,併為廣大旅遊者、美術愛好者及佛教信徒所喜愛。它是如何誕生的,經歷過什麼樣的歷史衍變,流傳過哪些動人的傳説?現存於世的唐卡,人們又能在哪目睹瞻仰?今天,讓我們跟隨專家一起,走進唐卡的絢爛藝術世界。
唐卡,也叫唐嘎、唐喀,係藏文音譯,指用彩緞裝裱後懸挂供奉的宗教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它以鮮明的民族色彩、濃郁的宗教氣息和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享譽於世。在西藏地區,各個寺廟和藏族家庭裏,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唐卡。
資料圖片
常見的手繪唐卡,從地域上可分為青海、西藏、尼泊爾等不同風格;按材質細分,則名目繁多:布上畫的唐卡叫“日賽”,刺繡的叫“帕金”,用絹織成的叫“得珠”。較大的唐卡不便繪畫,則多用帖繡完成,藏語中叫“參木珠”。而一些最珍貴的唐卡,則多用珍珠、珊瑚、翡翠等材料綴成,通常滿壁生輝,攝人心魄。
唐卡的畫幅大小不等,大的幾十米長,小的僅有手掌大小。現存於世的最大唐卡,是西藏布達拉宮所珍藏的長達50余米的兩幅巨型唐卡。每年藏曆2月30日,這裡會舉行盛大隆重的法會,核心儀式之一就是在“曬佛臺”上懸挂出這兩幅稀世珍品,供信徒們瞻仰膜拜。
資料圖片
唐卡作為典型的宗教繪畫藝術,其功能與一般的繪畫品種不同,它是供人們頂禮膜拜的聖物,多由寺院中有繪畫才能的喇嘛繪製。寺院是西藏藝術薈萃之地,許多高僧不但是深受人們崇敬的佛學大師,而且也是出類拔萃的繪畫能手。因此,唐卡上雖極少留下作者姓名,但一些著名畫師卻為藏民們敬仰和熟知。
關於唐卡起源,目前沒有明確定論,但據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修建的西藏第一宮殿“雍布拉康”的墻壁上,就繪有壁畫。有關唐卡的明確記載,則見於五世達賴所著的《大昭寺目錄》一書中提到的“法王”(即松讚幹布),他用自己的鼻血繪畫了一幅白拉姆女神像。後來,到蔡巴刁戶長時期,果竹西活佛再塑白拉姆女神像時,把該幅唐卡作為核心藏在新的女神像腹內。由此可以確認,唐卡是在松讚幹布時期就已興起的一種新的繪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