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西藏頻道 > 焦點新聞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西藏日報評論:發展才是最好的保護

 

CCTV.com  2009年05月11日 10:35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西藏日報  

  民主改革50年來,西藏在闊步邁向現代化的同時,傳統民族文化得到弘揚,群眾的宗教信仰自由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得到保護。西藏實行藏、漢語文並重,以藏語文為主的語言政策。藏文成為中國第一個具有國際標準的少數民族文字。國家整理出版了大型口頭説唱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花鉅資對布達拉宮、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倫布寺、薩迦寺等進行全面維修保護。目前,西藏共有1700多處各類宗教活動場所,住寺僧尼約4.6萬人,充分滿足了信教群眾的需求。僧俗信教群眾每年都組織和參加薩噶達瓦節、雪頓節等各種各樣的宗教和傳統活動。

  資料圖片:一位藏族老阿媽在拉薩轉經(2007年11月拍攝)。3月2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佈的《西藏民主改革50年》白皮書説,在波瀾壯闊的西藏民主改革中,廢除了政教合一制度,恢復了宗教的本來面目,有效保障了西藏人民宗教信仰的自由。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經濟的迅速發展,工業化、城市化步伐的推進,現代傳媒、信息的快捷傳播和滲透,群眾的思想觀念、生産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接受了新的思想、文化,摒棄了一些落後於時代的生産生活方式。在這種揚棄和轉換中,滋生傳統民族文化的土壤漸漸萎縮,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原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化逐漸衰退。因此,如何更好地保護與發展好傳統文化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保護是發展的基礎,發展是最好的保護。只有保護才能鞏固發展的基礎,只有發展才可以更好地保持文化的活力,達到更有效的保護。民族文化保護的目的就是要讓這些璀璨的文化傳承下去。雲南省大力發展民族文化旅遊,積極開發民族文化産品,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如香格里拉、麗江、大理等旅遊區建設,以及創作表演歌舞《雲南印象》等,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民族文化産業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任何一種文明的延續都要和人類現代文明的進程相適應,要和這個民族的發展、進步、團結、幸福相適應。民族文化保護,一定要拋開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才可以理性,否則就容易固步自封。西藏文明的延續,只有在發展經濟改善生活的同時才能更好地保存。同時,我們要有“揚棄”的精神,不斷弘揚優秀民族文化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資料圖片:2008年12月17日,西藏日喀則拉孜農民藝術團在表演《飛弦踏春》。 當晚,西藏自治區紀念改革開放三十週年文藝晚會《輝煌西藏》在拉薩舉行。通過精彩的歌舞表演歌頌改革開放30年來西藏各項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和滄桑巨變。

  傳統文化的保護要深入發掘民族文化的價值,推進旅遊文化産業發展,在經濟發展中體現文化。西藏蘊含著豐富的歷史和民族民俗文化資源,經過時間的積澱還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文化品牌,應把文化與旅遊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滿足旅遊觀光的需求時,使歷史文化得到傳承。2007年央視春晚上,拉孜縣農民藝術團70人表演的樂舞《飛弦踏春》,給人極大的震撼。這種在拉孜幾乎人人會唱、會跳的舞蹈藝術形式,經過包裝在現代傳媒上加以傳播,以強烈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征服了觀眾。

  傳統文化的保護要不斷增加投入。傳統文化量多面廣,保護需要投入的資金數目巨大。我們在進一步增加政府保護投入的同時,要拓寬社會資金投入的渠道,健全文化保護資金的籌集、使用、管理和監督制度。建設開放更多的文化場館,促進特色文化産業發展,從根本上推動文化事業的繁榮和發展,實現文化與經濟的和諧統一。

責編:李戎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