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信息中心網站5月7日登載了《[行走那曲]羌塘七日之往事回想》一文,本網轉載如下:
羌塘是對西藏那曲地區的泛稱,那裏是一片遙遠而神奇的土地。再次走訪那曲,是我多年的願望。
那曲處在西藏高原的高端,與阿裏地區一樣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在我的西藏經歷中,那曲是我涉足較少的地方。也許是一種偏見,許多人過去認為這裡地處偏僻,與外界聯絡較少,不出新聞,所以媒體對這裡的報道也不是很多。
其實,那曲是個很有特色的地方,是世界屋脊上還沒有被世人所完全認識的地區之一。著名作家馬麗華的名著《走過西藏》系列中的《藏北遊歷》就記錄了那曲的神奇與誘惑。她的另一篇作品《藏北十年》,更是展現了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那曲風貌。我曾應馬麗華之約認真讀過此書,併為該書寫過一篇評論,對那曲的變遷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2000年作者在藏北
藏北八塔(2000年拍攝)
往事回想
我雖然對那曲了解不多,但也絕非與她沒有緣分。從1963年我第一次走進西藏到現在,我已經先後五次踏上過這片土地。1963年和1966年兩次進藏,我是乘汽車從甘肅柳園經那曲到拉薩的,在那裏停車吃過飯,可謂與那曲“擦肩而過”。那時,對那曲的印象就是“寒冷荒涼,人煙稀少”,當年的那曲鎮只有一條街,幾乎就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個大食宿站。
1974年8月,我第三次到那曲,這次是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的身份前去採訪,報道青藏公路通車20年間這裡的變化。記得那次在那曲與時任地委書記的曹旭同志和副書記熱地同志有過多次接觸。熱地同志還熱情地送我們到紅旗公社的水利工地採訪,並叮囑當地同志晚上安排我們住一個乾淨的帳篷,後來還接我返回那曲鎮。前後10天的採訪,使我們有機會與當時西藏聞名的“牧業大寨”紅旗公社書記多吉接觸,還在他家裏住過兩個晚上。期間採訪了當地的牧民、帳篷小學教師和學生,和他們一起勞動。還採訪了地區綜合加工廠、農機廠和遼寧醫療隊。鎮上新建的百貨公司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1991年7月,我第四次到那曲,採訪、報道邊疆民族地區改革開放的新成果,當時的日記中記載:“抵那曲,市容大變,過去的面貌已經找不到了。” “街上外地飯館極多,一條街就有30多家。” “那曲縣委副書記兼人大主任次仁塔欽陪同先後去門堆鄉(解放前一部落)老紅旗公社書記多吉處、德吉鄉敬老院、縣服裝藏靴廠、孝登寺採訪。”
當年的日記裏還記載:“牧民是那曲的主人,他們是最能吃苦的民族,過去一隻狗、一支羊就是全家的財産,現在狀況大變,門堆鄉就是例證。新房、風力發電機、倉庫糧食、縫紉機、牛奶分離器、藏櫃、藏桌,就是新牧民的標誌,還有汽燈也説明問題。牧民房屋極乾淨,令人吃驚。那曲鎮少女服裝很出色,與過去相比變化太大了。吃飯也方便多了,開放搞活還是好。”
2000年的那曲鎮
2000年的安多縣城
2000年遠眺那曲鎮
2000年作者在唐古拉山口
2000年11月,我第五次到那曲,此行是以西藏廣電廳援藏幹部的身份陪同國家廣電總局巡視組考察“西新工程”實施情況。那次考察,曾到達安多縣,並登上海拔5100米的唐古拉山口,還看望了“天下第一道班”。當時的日記中記載:“下午5時抵達那曲鎮,9年沒來,面貌大變,幾條主街道均為水泥路,路燈很現代。住那曲飯店,內部設施有改善,有暖氣。” “下午兩點抵達安多縣城,也是一個新縣城,瀋陽援建的瀋陽街是一條柏油馬路。” “晚8點返回那曲鎮。飯後看夜景,興盛超市(拉薩的分店)今天開張,很現代。” “孝登寺已修飾一新,寺前白色房屋為僧舍,整潔清爽。”“ 從尼姑廟照那曲鎮全景,城市規模已經形成。9年後再次造訪,變化的確很大。”
責編:李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