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説不盡的西藏——聖城的叩拜

 

CCTV.com  2009年05月05日 14:4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中國西藏信息中心   

  因為工作,我認識了西藏,對它的所有印象都來于電視、圖片和書本上的只言片語。很想親自走近西藏,去看清它的模樣,只是苦於沒有機會……二年後,我如願以償,在一個飄雪的季節,離開北京,踏上了西行的旅程。

  魂牽夢饒的西藏之旅,是一次超越心靈的旅程,需用很長的時間方能從意猶未盡的回味中醒來。結束旅程,回到鋼筋水泥的城市,都市的喧囂,讓我倍加懷念在西藏的53個日日夜夜。

  很想用最細膩的語言,寫下我所有銘心刻骨的經歷。怎奈何,我笨拙的筆觸,卻無力描述大美的西藏,只能用最平實的語言告訴你我所認識的雪域高原…… 

布達拉宮前叩長頭攝影:吳清蘭

布達拉宮前叩長頭攝影:吳清蘭

  當晨光慢慢撥開雲簾,打在布達拉宮金頂上時,空曠的廣場響起了木板摩擦大地的聲音,“嚓——嚓——”。那是虔誠的信徒,用他們獨有的方式虔誠叩拜,迎接嶄新的一天。

  太陽越升越高,以放射性的姿態照亮了拉薩的每一條轉經道。長長的轉經隊伍,源源不斷地向布達拉宮湧來。他們搖動著左手的轉經筒,右手去撥動經桶,或是唸唸有詞,或是一言不發,每個經桶上都留下他們堅定的指紋。他們相信,隨著經筒的快速旋轉,他們的功德也在快速地積累。

  在拉薩,如果你細心留意的話,就會發現,但凡是在布達拉宮、大昭寺或八廊街周邊,總有一股無形的力量,促使著你跟著人流不斷地順時針前進。想要逆人流而行,則需要左突右晃、見縫插針。

  我邊走邊學他們撥動著一個又一個的經桶,渾厚的頌經聲和經桶滾動的聲音,聲聲纏繞。我雖不識經桶上的文字,但浮躁的內心卻也慢慢的平靜下來,仿佛也融入到這神聖的氛圍中。每次路過經桶,都會不由自主地伸手去觸摸。

色拉寺轉經的老者攝影:吳清蘭

一名信徒用額頭觸碰經文攝影:吳清蘭

  本想一口氣轉完一圈,不一會我就感覺有點氣喘噓噓,到最後連手臂也酸得快抬不起來了。找了個地方坐下,甩動胳膊畫圈圈,把坐在旁邊的三位莫啦(藏語奶奶)逗樂了,並不斷的舉手示意我繼續向前走。

  看著年邁的信徒,輕鬆撥動著經桶從我身邊經過,頓時感到很慚愧,究竟是我瘦弱無力,還是不如他們虔誠?

  順時針行走,大約半個小時後,我又回到了原地。拉薩總會給我很多驚喜,像個圓圈,兜兜轉轉,又回到原地,一如信徒們所追求的圓滿人生,寄予美好的祝願。

  布達拉宮前的青石板上,依舊擠滿了人。雙手揚起落下,身軀此起彼伏,木板與大地合奏出清脆的“嚓——嚓——”聲。人群中,有一位老人,從側面看大概有七十左右,因為年齡的緣故,動作顯得很緩慢:他先雙腳一前一後地跪下,雙手撐著地面慢慢地匍匐身軀,最後再撐著地面重新莊嚴的站定。

  就這樣,老人週而复始的起起落落。儘管年邁的身軀已經無法筆直的拉伸,但每個動作都完成得一絲不茍,我心中油然而生一股敬意和感動。

  不知這紅山之顛的布達拉,已經受過多少次誠懇的瞻仰?而這被磨得發亮的青石板,又經過了多少次虔誠的觸摸……

在宗角祿康轉經的老者攝影:吳清蘭

“山洞茶館” 攝影:吳清蘭

  信徒們轉完經後通常會去喝甜茶,在布達拉宮西側的一個山洞裏面就有一間。若不是拉次帶我去體驗了一番,我一直以為那是個供奉佛像的地方。後來,因為找不到它的招牌,我們一直管它叫“山洞茶館”。

  第二次走進“山洞”,依舊是人滿為患,許多轉經的人聚集在這裡喝茶、聊天。山洞裏光線有些昏暗,最裏面是廚房,洞壁兩側擺放著長條凳和矮茶几,座位上鋪著卡墊,除此之外,再也沒有任何華麗的裝飾。

  我要了一壺甜茶,不貴,兩塊錢。看著他們悠閒的樣子,很是羨慕,好像他們都是時間的富翁,朝拜和轉經是生活的主色調,高原紅上寫著“虔誠”。

 

 

 

責編:薛愛民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