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拉薩3月19日電(記者李月、胡星)青藏鐵路公司總經理盧永忠近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從兩年多的運營實踐和觀測來看,青藏鐵路多年凍土路基保持總體穩定,其變化處於設計允許的可控制範圍之內。
資料圖片:這是青藏鐵路穿越的崑崙山凍土地段(2006年6月18日攝)。青藏鐵路是世界上穿越凍土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鐵路穿越多年連續凍土里程達550公里。 新華社記者 侯德強 攝
青藏鐵路的凍土地段長達550多公里,與西伯利亞等高緯度凍土相比,具有溫度高、厚度薄、敏感性強、含冰量高等特點。它與“高寒缺氧”及“生態脆弱”並稱為青藏鐵路建設和管理的三大難題。
盧永忠説,在青藏鐵路的建設過程中,設計和施工人員採取了片石氣冷路基、碎石護坡路基、熱棒傳導熱量和以橋代路跨越凍土等措施克服凍土難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青藏鐵路通車運營後,摸索出了一套適合青藏鐵路路情的養護、維修、檢查和監測等一系列技術和管理模式。
在線路檢查上,青藏鐵路採用以動態檢查為主、靜態檢查監控為輔的技術模式,堅持實行五級檢測,包括用晃車儀進行日常動態檢查,用軌道檢查車進行循環檢查,開行巡檢車進行跟蹤檢查,對線路進行人工檢查以及專業小組對凍土路基進行安全檢查等。
在凍土區段監測上,青藏鐵路建立了長期監測系統,設置了3個自動氣象站和78個地溫觀測斷面,提高了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同時開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青藏鐵路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長期監測系統遠程自動化信息處理。
在一系列先進技術的保障下,青藏鐵路開通運營以來,旅客列車運行時速達100公里,創造了凍土鐵路運行時速的世界紀錄,實現了建設世界一流高原鐵路的目標。
責編:張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