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西藏頻道 > 民俗文化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熱巴:丁青草原上的舞蹈精靈

 

CCTV.com  2009年02月05日 09:51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西藏日報  

  近年來在丁青縣廣泛開展的群眾文化活動,使傳統的熱巴藝術得到傳承和發展

  丁青縣民間藝術團的演員們在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藝術節上演出

  2008年6月中旬,記者一行從昌都出發沿著黑昌線前往丁青時,就不斷有當地人向我們介紹熱巴這一古老而年輕的藝術,未到丁青,仿佛就已聽到那清脆的熱巴鈴聲……

  在丁青縣委宣傳部部長德西的帶領下,記者一行來到丁青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在這裡,我們遇到了丁青縣第一批由政府培養成長起來的熱巴藝人朗格。

  傳奇古老的民間舞蹈

  剛踏進藝術活動中心的大門,我們就聽見從訓練房傳來一陣清脆的鈴鼓聲。這是藝術團成員在蟲草採挖季節後第一次召集的排練,藝術團團長朗格熱情地接待了我們。古老的熱巴藝術在朗格富有磁性的聲音中娓娓道來。

  西藏和平解放後,各級文藝工作者深入民間、深入生活,拜民間藝人為師,不僅較好地繼承了傳統熱巴,而且還在演技和服飾方面作了一些創新。

  在舞蹈方面吸收弦子、鍋莊等舞蹈元素,音樂方面也由過去單一的二胡演變成多器樂組合,歌唱方面在獨唱、二重唱的基礎上增加了合唱、大聯唱,使之更符合舞臺演出的需要,滿足了不同層次觀眾欣賞需求。如今,丁青熱巴舞已經登上了國內國際舞臺,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

  從朗格的介紹中,我們知道熱巴舞最初有三種流派,分別是流傳于覺恩鄉的窩托熱巴,流傳于桑多鄉的冬洛熱巴和流傳於色扎鄉的多瓊熱巴。

  窩托熱巴以技巧性強、時間流傳最長而聞名,爬桿結繩、腹上破石、夾刀旋轉等特技表演曾征服了眾多觀眾。

  傳説在公元十三世紀末期,修建類烏齊查傑瑪大殿時,白天工匠們辛辛苦苦修築的房子,晚上卻被妖魔毀掉了。於是高僧桑吉溫特意邀請7名窩托熱巴藝人在大殿前表演熱巴。熱巴藝人們奇跡般地在“天上結繩,在水上建起曼陀蘿”,以精湛的技藝、強烈的藝術魅力,使妖魔鬼怪神魂顛倒,迷惑了鬼怪,進而使工匠贏得了時間,建起了氣勢雄偉的查傑瑪大殿。

  冬洛熱巴,也叫康沙熱巴,距今有5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种家族式熱巴舞,其傳統節目有一點鼓、三點鼓、六點鼓、九點鼓,其間穿插了一些弦子舞和男女對唱。

  多瓊熱巴,也叫嘎措熱巴,距今有370多年的歷史,創始人扎嘎司多瓊,傳説他神力無比,有一次到邊壩演出時,在路上有一群野狗瘋狂地衝到藝人面前,扎嘎司憤怒之下隨手抓了一個石頭大喊一聲,野狗倉皇而逃,神奇的是扎嘎司所握的石頭上出現了五個手印。

  多瓊熱巴是至今活躍于舞臺的重要熱巴流派之一,其傳統節目有一點鼓、三點鼓、一敲三點鼓、二敲三點鼓、五點鼓、一敲五點鼓、二敲五點鼓、六點鼓、九點鼓等。扎嘎司所創的面具嶄司、拉拇益卓、商人洛布松布、嘎亞納齊面具,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丁青縣色扎鄉,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價值。

  形式多樣的平民藝術

  丁青熱巴舞者大多以家族傳承方式延續著熱巴舞。

  桑多鄉的老藝人扎西曲珍和洛追是家庭式冬洛熱巴藝人的典型代表,曾多次被邀請到縣民間藝術團進行藝術指導。他們的熱巴中間伴有詼諧幽默的説唱以及其它很多的表演內容。他們常常以家庭為主體,旁及遠親近鄰,技藝世代相傳。他們藝術水平高超,演技精湛。

  在藝術團成員排練的過程,我們充分領略了熱巴的魅力。它的傳統節目共有三十多個,每個節目的跳法和姿態各不相同,其內容有講述藏族歷史、傳説故事的,也有為了寺院祭祀活動的需要編排的劇目,包括《歐冬》、《曲傑羅桑》、《斯白巴瑪感果》、《甲沙公覺郎巴》、《古如多吉熱》等。這些熱巴舞既有當地牧民舞蹈的動律,又借鑒了昌都一帶熱巴鈴鼓舞的舞姿,以順手順腳的牧民舞蹈動作為基本步法,上身表演吸收了昌都熱巴女子手鼓激情豪放的動作,由此形成融匯藏東藏北舞蹈精華的獨特風格。丁青熱巴中還有許多風趣的表演動作、模擬動物的動作及一些富有情節的小戲。

  參觀著寬敞明亮的藝術活動中心,朗格興奮的介紹著:為更好地發展熱巴藝術、培養藝術人才,縣裏前兩年投鉅資專門修建了藝術活動中心。作為丁青縣第一批由政府組織選拔的藝術人才,今年49歲的朗格從12歲開始就已經同20多個同齡的孩子在民間藝人的指導下,學習這門令人著迷的藝術,學成後他和夥伴們都加入了縣文藝宣傳隊,常年累月深入鄉村,為廣大群眾帶去歡樂和幸福。

  熱巴藝術的新生

  隨著時代的發展,丁青熱巴的表現形式與節目內容也與時俱進。在這個熱巴藝術之鄉,熱巴已成了廣大群眾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糧。

  每逢農閒季節,朗格所在的民間藝術團就往來穿梭于部隊、學校、各鄉村之間,用音樂、歌聲、舞蹈等形式,在展現傳統文化的同時,也把一些如酗酒、奢侈浪費等陋習用藝術的手法表現出來,既達到寓教于樂、移風易俗的目的,又吸引、激發了不少群眾送孩子學熱巴、跳熱巴的熱情。

  為培養更多的熱巴藝術人才,2006年,丁青縣政府決定在縣中學舉辦一個能容納40人的熱巴藝術班,各鄉鎮前來報名的孩子達300多人。這些孩子學成後,一部分將被吸收為縣民間藝術團成員,其他人也將到各地的演藝中心表演,實現就業有門路。

  2000年,為了更好展現古老熱巴的神奇魅力,探索以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丁青縣舉辦了第一屆熱巴藝術節暨物資交流會,並將藝術節以固定的形式在每年8月舉辦。由此全縣13個鄉鎮相繼成立“熱巴業餘演出隊”,在藝術節的帶動下,丁青縣初步形成了縣有民間藝術團、鄉有藝術隊、村有愛好者的格局。

  目前,全縣有熱巴人才1200多人。丁青縣最具特色的色扎鄉業餘熱巴宣傳隊曾多次參加地區文藝比賽,榮獲多項榮譽。受周邊地區的邀請,丁青縣也多次派出人員前往指導熱巴藝術的推廣。

  如今,丁青熱巴已在區內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蓬勃興起的丁青熱巴文化,特別是近年來縣城廣場熱巴文化,也吸引著不少的幹部職工、群眾和外來經商人員參與其中,傳承面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作為當地名歌手,2002年曾獲浙江“仙居南北擂臺賽十大歌王”稱號的嘎松達措也被熱巴的魅力所感染,成了藝術團的一名成員。可以説,熱巴已深深融入丁青人的文化生活,日益顯示出它無窮的藝術魅力。

  在當今藝術百花齊放的芬芳世界,丁青熱巴之所以經久不衰,且成舞成歌成史,且後繼有人,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那些像朗格這樣幾十年如一日熱愛並投身於熱巴藝術的民間藝人,是他們的努力使這一備受人們喜愛和歡迎的古老文化藝術形式代代相傳,日臻完善。

  在我們採訪組即將離開時,一個叫卓瑪的小女孩也拿起鼓,快樂敲打起來。看來,作為一種古老燦爛的民族文化藝術,丁青熱巴真是後繼有人,將世代相傳了……(記者 閆恩澤)

  評論:熱巴舞動新生活

  每次來到丁青,總能被那熱情質樸的熱巴舞蹈所吸引,它也總能為人們帶來悅耳清新的藝術享受。作為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産中的一朵奇葩,丁青熱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保護,同時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需要。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重在傳承,丁青縣創新傳承方式,通過學校教育使熱巴藝術在丁青推廣開來。

  丁青縣政府本著全力打造人民喜愛的藝術這一目標,通過加大各鄉熱巴藝術團體的建設擴大老藝人的影響力,指導各藝術隊的發展;並讓熱巴進課堂,從2006年,在縣中學舉辦一個40人參加的熱巴藝術班,這些孩子將來一部分將被吸收為縣民間藝術團成員,其他的也將到各地的演藝中心表演,實現就業有門路。把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納入到教育體系,無疑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産最好的傳承和保護。

  為了更好展現古老熱巴的神奇魅力,探索以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道路,丁青縣以熱巴藝術節為載體,將藝術節以固定的形式在每年8月舉辦,由此全縣13個鄉鎮相繼成立“熱巴業餘演出隊”,在藝術節的帶動下,全縣初步形成了縣有民間藝術團、鄉有藝術隊、村有愛好者的格局。

  目前,全縣擁有各種熱巴人才1200多人。以熱巴舞為主的各種文體活動,成為丁青及藏東群眾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

  特別是近年來在丁青縣興起的廣場熱巴文化,吸引了不少當地的幹部職工、群眾和外來經商人員的喜愛和參與,傳承面得到了極大的擴展。

  可以説,熱巴已經深深融入丁青人的文化生活,日益顯示出它無窮的藝術魅力,成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一項文藝形式。(記者 閆恩澤)

  相關鏈結:丁青熱巴

  丁青,素有“熱巴藝術之鄉”的美稱。丁青縣原名瓊波,在藏語中意為大鵬鳥之子,所以“丁青熱巴”也稱之為“瓊波熱巴”。熱巴,主要流傳于昌都地區,是一種由鈴鼓舞為主,伴有舞蹈、朗誦、戲劇、雜技、氣功、武術為一體的綜合表演藝術。由於丁青熱巴悠久的歷史、神奇的傳説、獨特的風格、豐富的內容、高超的技巧、風趣的説辭、奇特的面具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雪域高原上古老燦爛文化藝術中一朵多姿多彩的奇葩。

  2002年,丁青縣被自治區人民政府命名為“熱巴藝術之鄉”。2005年被列入國家級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07年5月,丁青縣熱巴舞表演隊代表西藏參加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震撼,引起強烈反響,並獲得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太陽神鳥金獎”。

責編:張曦健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