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球是一種獨特的古老體育運動項目,它有著悠久的歷史。運用自己的腳腕、膝關節等同時夾、頂球,不讓球落地,類似我國民間踢花毽子。藤球跟排球比賽有些類似,所不同的是以腳代手,所以又叫“腳踢的排球”。
藤球起源於西元15世紀的馬來西亞的馬六甲一帶,目前這項運動比較興盛的國家有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攝影師Lynn Bo Bo于2013年11月在緬甸拍攝了玩藤球(Chinlone)的人。
在緬甸,Chinlone是藤球的一種,是緬甸的一項運動與舞蹈相結合的傳統團體活動,由六人為一組,廣受群眾喜愛。在緬甸仰光萊鎮的寺院空地上,人們正在玩藤球。
人們通常在晚上和朋友一起玩,沒有競爭對手,比賽的輸贏是看玩Chinlone的技巧和花式,怎樣才能玩的更有技術,更具藝術性。
一個緬甸人正在室外光腳玩藤球。
Chinlone是用圓藤條編制的,1990年北京亞運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比賽藤球時所使用的球是由藤所編成的黃色空心圓球,故以此為名。圖為一個緬甸人正在編制藤球Chinlone。
編好的藤球是一個空心的圓球,球的周長是53厘米。球的直徑約12厘米,球面上有12個五角形孔。重量為160-180克。
緬甸的人們通常在晚上和朋友一起玩,沒有競爭對手,比賽的輸贏是看玩Chinlone的技巧和花式,怎樣才能玩的更有技術,更具藝術性。
他們正在室外的空地上玩Chinlone。
一個緬甸人正在用腳背踮Chinlone。
雖然藤球在緬甸以外的國家鮮為人知,但它卻因為成為了緬甸12月11日到22日舉辦的東南亞運動會的比賽項目登上了頭條新聞。
一些國家因為不熟悉這項運動沒有組織團隊進行比賽,他們很疑惑:為什麼這麼本土的運動要加入東南亞運動會中。
然而,這一項目在東南亞運動會中分為女子組和男子組,已經吸引了6個國家組隊參加。每組表演30分鐘,評估他們的技巧,銜接等,他們只能用身體的六個部分接球(腳背,腳的內外兩側,腳底,腳後跟和膝蓋)。
1990年北京亞運會上藤球正式成為比賽項目後,這項運動迅速發展起來。藤球運動的兩隊隔網競賽,觀賞性、競技性和技巧性都很高,在“傳”球時要運用特殊的技術,每支球隊上場2-3人,擊球過網,並使球落到對方場地內,或使對方球員接球出界。
它的比賽方式與排球有些類似,所以又被稱為“腳踢的排球”。與之類似的是泰國的Takraw,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亞的Sk Raga,菲律賓的Sipa,老撾的Kator,越南的Da Cauin。
藤球比賽類似于排球的規則,但是更具有對抗性和競爭性,因此在東南亞地區非常流行。現代藤球運動作為民間的體育活動,它猶如中國的踢毽子,可做出各式各樣巧妙、複雜的動作,也能在勞動之餘收穫輕鬆愉快,消除疲勞,越來越被大眾所喜愛。
請掃描二維碼或者在添加朋友中搜索“cntvsports”加關注,收看更多體育精彩內容,期待您的加入哦!
幻燈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