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娜,人們會想到這樣一些詞——拼搏、堅強、自信、霸氣、開朗、幽默、榮耀,也許還有更多。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她,面對鏡頭説:“其實,我不太自信”。在賽場之外,這個率真爽朗的女子有多少不為我們所知的另一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些故事,包括那些已經過去了的和正在發生的,見證李娜一路走來的歷程,從中尋找她的另一面,感受一個更真實的不斷成長中的李娜。
近年來,李娜頻繁更換教練,而且每次一換教練就狀態神勇,但很快就會出現下滑。從托馬斯到姜山到莫滕森,莫不如是,2012年8月,李娜聘請了名帥羅德里格斯做新教練,合作不到一週就奪得WTA超五賽事辛辛那提賽女單冠軍。以致于有的媒體總結説“李娜一換教練就來勁”。這個頻繁換帥的怪圈是否也説明李娜的技戰術和心態都還需要提高,事實上對自身也還不夠自信?
通過電視轉播,很多人都看到了李娜衝丈夫兼教練姜山大吼的畫面,對此,李娜在自傳《獨自上場》中有一段非常詳細的描述和解讀。“姜山比別人更了解我的感受,我也了解他,我知道他不會將我在場上的幾句吼叫當回事,因為那本質上就是我自我放鬆、解壓的方式。當你看到本來一度大比分領先的比賽,忽然在很輕鬆的情況下被對手扳回來時,你會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無能,覺得自己無力控制局面,這種時候你需要交流,需要溝通和幫助。”即使在今天,在場上拼搏的李娜,也時時會有這種不自信的情況發生。
李娜性子急躁是公認的。在北京奧運會女單半決賽中,李娜與俄羅斯名將薩芬娜對決,在第二盤關鍵比分關鍵球時,受到現場觀眾雜音干擾,出現不應有的失誤,又惱又氣的李娜朝著看臺怒吼一聲,以示不滿,隨後她的情緒明顯急躁,最終落敗無緣決賽。此事後來引起一場不小的爭議。雖然發怒情有可原,但是也多少説明當時的李娜易受干擾,處理問題不夠冷靜,外在的急躁其實也是內心不夠自信強大的一種表現。
2002年,正當李娜成績蒸蒸日上的時候,21歲的她卻突然選擇了退役,進入華中科技大學唸書,直到兩年後才復出打球。關於她退役的原因,有很多個版本。李娜自己在接受採訪時説,“當時就是想忘掉和網球有關的一切”,“那(在大學學習的兩年)確實有幫助,在那之前我只是個小女孩,當場上局勢發生變化時我無法正確地思考。我想現在我成熟了。”無論當時退役的原因是什麼,顯然當年的小女孩遠沒有今天的自信和成熟。
對1982年出生的李娜,幾乎所有媒體都會感慨“年齡是她前進的最大障礙”。雖然李娜本人表示,“年齡並不能説明問題,只不過是紙面上又多了一歲罷了”,但是30歲在女子網球選手中確屬高齡,此前也鮮有運動員在這樣的年紀還能創造更多佳績。更多的女運動員,在30歲來臨之際,已經步入了另外一種生活,就連仍然堅持在網球場上的小威,也早早同時踏入時尚圈,開闢一條退路。面對年齡帶來的體能障礙,李娜是否也會不自信?也會想過挂拍,開始另一段人生?
2012年3月,李娜在一次賽後採訪中,有一句話被外國媒體在斷章取義後産生話題性噱頭的“我打球不是為國家”,不少國內媒體誤導性轉載,引發了一場對於“李娜為何不愛國”的大討論,更有好事者站在道德衛道士的角度號召要聲討李娜。雖然李娜表現得很鎮定,她拒絕了經紀團隊“做些什麼”的提議,因為“沒有必要去解釋”,但是以她的直率個性和言論,這樣的誤讀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希望這樣的壓力不會影響和動搖李娜內心的判斷,不會影響她處理問題的信心。
國家體育總局網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孫晉芳近日在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表示,她理解並體諒李娜近兩年的狀態不穩以及在比賽中的意外潰敗,“她(李娜)從小就打網球,她的教育(文化教育)這一塊是丟失的。”此番言論引來巨大爭議。文化教育和賽場表現沒有必然的聯絡,但是李娜作為一個國際化的球員,如何進一步地提升自己,這確是應該考慮的問題。希望此事不會動搖李娜的自信,但卻能促她更加豐富和提升自己。
李娜説,我只是一個普通人。自信和不自信,這是每一個普通人在生活和成長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更遑論一名站在世界網壇頂尖行列的運動員。但是李娜是幸運的,無論在任何時候,她身後總有無數的觀眾在支持她,鼓勵她自信,陪伴她成長。
李娜在自傳中這樣描述丈夫姜山,“他在我的生命裏扮演著許多角色:丈夫、教練、保姆……偶爾還要客串一下廚子或者保健醫生,他比我聰明,比我通曉事理,當我遇到麻煩時,他是我唯一能夠放下顧忌傾訴心事的人,他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姜山不離不棄的愛護和陪伴,是李娜不斷成長,一路向前,最大的動力。
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期間,李娜做客央視《奧運風雲會》節目中,面對鏡頭,她微笑著坦誠説,“其實我不太自信,我只是比較擅長偽裝自己的不自信”。和我們每個普通人一樣,李娜也要面臨很多不自信的時刻,也要一步步成長和成熟。説出不自信,正是一個人內心成熟和強大,有足夠自信的表現。(完)
即將推出,敬請關注!
幻燈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