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國家足球的興衰起伏肯定是一門顯學,而且是有趣的,至少可以解開心中的很多疑惑。比如,當你侃侃而談國力強盛才能成就足球夢時,一定有人會在身邊提醒你,朝鮮和伊拉克又如何解釋呢?那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對面似乎總會樹立著若干特例,讓你頓感無力。聽説《大國崛起》的編導團隊曾經受邀針對苦難不堪的中國足球做出高屋建瓴的反思,至今還沒有見到大作出爐,對著至今還含混不清的中國足球下刀,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歷史價值巨大,很可惜大多數人與之面對都會力不從心。
我曾多次提及西蒙-庫伯先生與體育經濟學家史蒂芬-斯茲曼斯基的那部傑作——《為什麼英格蘭會輸球?》,如今已是第三版了,書名也悄然改為了《足球經濟學》,副標題老長,就快趕上一篇小作文了。曾經有過小疑惑,為啥急轉彎般地改了書名,念頭一閃而過也就作罷了。
今日讀西蒙-庫伯先生的專欄才得知,初版是2009年,搶在世界盃賽的熱潮前橫空出世,沒成想世界盃賽期間,每到一處,都有好心人提醒庫伯先生,這樣的書名難道您就不擔心在英國賣不動嗎?英國球迷還是很有自尊心的啊。庫伯先生書生氣好像很重,執意不改,並再一次言中,英格蘭隊肯定會輸球的,不可能走到決賽的。預測英格蘭隊的世界盃命運似乎並不難,是其擁躉的癡心不改就好,哪怕再是窮途末路,英格蘭隊的獨特魅力也不是西蒙一小撮學者可以抹殺的。
也許這本英文書朝著暢銷書一直在努力,但是銷售數據始終不支持,因此西蒙先生也不執拗了,索性改個書名也好,《足球經濟學》賣相也不錯。該是感慨時光易逝啦,四年匆匆而過,又是一屆世界盃賽隱約在眼前了,接連兩個國際比賽日,英格蘭隊要進行兩場攻堅之戰,如果不能如願拿下黑山和波蘭兩隊,巴西通途也就別打算啦。
真是讓人犯愁,上一場預選賽結束之後,BBC頭牌足球評論員萊因克爾譏諷狼狽僅僅拿到一分的英格蘭隊在場上窘迫的傳球好似“彼此從來沒有相互介紹認識過”,這話傷人啊,主教練霍奇森忍不住還了幾句嘴,但是成績實在也不長臉,嘴仗沒有佔到絲毫便宜,不贏球就得允許人家抱怨幾句,老帥臉上也真是挂不住了。
唱衰英格蘭隊的當然不會僅僅是昔日國腳萊因克爾一人,西蒙-庫伯先生就是一個骨子裏不信任英格蘭的主兒,他勸告英格蘭球迷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英格蘭不是足球世界裏天生貴胄之國,雖然現代足球誕生於此,時常可以高唱“讓足球回家”,但是這樣的歌曲並非就是勝利之歌啊。在《足球經濟學》中明確寫著,判斷一個國家的足球興盛與否有三個基本指標。首先,人口規模;其次,足球歷史的長短;第三,國力強弱。這是不是太簡單粗暴啦?看不出啥足球智慧的光芒啊。但西蒙-庫伯先生偏偏執著於此,在他看來,英國不過5300萬人口,人口中等國家。國家隊的比賽總數量在世界上也談不上領先地位。
更不理想的是,英格蘭並非富國。如果按照經濟學家史蒂芬-斯茲曼斯基的計算,英格蘭在全世界足球綜合實力排名之中最多可以排到第10位,因此奉勸英格蘭球迷不要做任何不切實際夢想。好嘛,排名世界第10位的國家隊擁躉們都不能過上歡心的日子,這讓我們這些足球小國寡民還需要多久才能積攢起自尊和信心啊。
人家英格蘭可是1966年世界盃賽冠軍啊,但如果以此為榮譽標尺的話,此後至今都得算是痛心失敗,西蒙-庫伯先生還嫌不夠,還要提醒英格蘭人,東道主奪冠那可是因為有著無法比擬的特殊主場優勢,具體可以轉化為每場平均三分之二個進球。連年的國家隊不容易確實讓英格蘭球迷們的氣焰逐漸低迷,去年當霍奇森執掌帥印之時,沒有人再去描摹燦爛未來了,歐洲盃賽就是哀兵出征,如今面對世界盃賽出線關口,悲切低調也沒有啥奇怪的吧。
疼愛自家子弟兵的英格蘭球迷們不會追在西蒙-庫伯先生屁股後面故作深沉地思索,“有什麼英格蘭會輸球?”他們的角度稍一轉換就顯得積極多了——“為什麼英格蘭不能贏得更多?”是啊,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同樣來問問中國隊呢?英格蘭隊的現實目標是在大賽中的成績可以與克羅地亞、烏拉圭或者葡萄牙隊並肩,在我看來也就是怎麼著偶爾也來個世界盃四強吧,我們和誰比肩呢?近鄰那是必須的,目前這尚是一個不著邊際的夢想,但是人家也是一步步走到我們前面去的。
英國人好反思,且不留情面。英足總主席戴克攻擊起英超言語激昂,並舉出實證説,英超中的本土球員實在太少,一輪比賽首發出場的不過65人,在金元和外援強勢入侵的局面之下,英格蘭足球簡直是“國將不國”啦。我起初聽到這一論調時,也在內心之中頗感認同,但西蒙-庫伯先生並不贊同,他提醒我們,英格蘭足球之殤從來就不在本土球員多寡問題之上,如果英超的確號稱是世界第一職業足球聯賽的話,還有哪個國家在這個聯賽中踢球的球員數量會多於英格蘭呢?65人首發,那是克羅地亞、烏拉圭和葡萄牙可望而不可即的啊。
可憐的英足總內心之中應該想念本土球員在英超聯賽中與最優秀的外籍球員一道效力是有受教化功效的。從1998年法國世界盃賽後,英格蘭隊至少每屆比賽都能側身16強,而在此之前甚至會被拒絕在32強大門之外。這是一個全世界都在思索的問題,當外援像潮水般褪去,能留下些什麼,職業體育正處於萌芽成長期的我們不也一樣在追問嗎。據説,北汽男排接連奪得聯賽和全運會冠軍後吸引了國家體育總局高層的關注,希望可以從中探知外援是如何拉升本土水平的,恒大也是一本已經打開的教科書。
西蒙-庫伯先生是荷蘭人,總是有些怪怪的,可能是身處物外,批起英格蘭足球總會更犀利些,他舉出卡佩羅的言論認為,英格蘭隊實際上是被英超聯賽沒有冬歇期深深傷害,球員無一不是透支過度,1998年世界盃賽後,英格蘭隊大賽總共進球43個,其中27個是上半場攻進的。這個數據很説明問題嗎?我看未必,但西蒙-庫伯先生的另外一個言論值得注意,在他看來,英格蘭始終未能脫離其島國文化,遠離歐洲大陸,長期在青訓建設和足球理念上營養不足,當下最成功當屬西班牙、荷蘭、德國和比利時。君不見,17歲的曼聯比利時小將就能攪得霍奇森求賢若渴,可是英國人一算,這位比利時小將需要等到2016年才能成為“三獅軍團”一員。
如此看來,青訓水平低才是妨礙英格蘭贏得更多的關鍵所在,我們對號入座一點兒也不冤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