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體育臺 > 新聞資訊

楊旺:劉翔之後的鳥巢二代 中國田徑發出挑戰信號

發佈時間:2013年08月15日 14:59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浪體育 | 手機看新聞

熱點推薦 更多
賽事推薦 更多

張培萌這次在世界掀起百米風暴

張培萌這次在世界掀起百米風暴

  在莫斯科,三位學生軍有機會讓世人領略他們完美的體格,以及爆發後的賽場表現:張培萌險些跑進10秒以內,險些進入百米決賽。而儘管賽前力量訓練中右腳腳趾不慎被杠鈴桿砸傷,混不吝的李金哲還是晉級決賽。稍微有些遺憾的是王宇,在重壓下未能晉級跳高決賽,讓人再次發出朱建華式的感嘆。但比成績更重要的,是他們游離于傳統培養體制之外的身份:他們,讓人看到了一種平凡中的偉大,自由中的捨棄,張揚中的拼搏,這是體制內被視為唐僧肉的運動員渴望而不敢奢望的事。也許他們,或者更多的他們,爆發的時間,就在2015年鳥巢世界錦標賽和2016年奧運會上,就像當年的孫楊。由於他們的爆發處於劉翔退役之後的時間節點,姑且命名為鳥巢二代吧。


  先給大家介紹幾位新朋友:

  A君——李金哲:每當教練復盤時,他左耳的銀白色耳釘總是隨著身體的起伏做不規則的運動。自稱“頑主”的他為人仗義,樂於為朋友買單和“掐架”,有些小資,喜歡玩遊戲吉他,説幾句帶顏色的笑話。他有一個頗具含義的車牌號——N*896M5,“896”指鮑威爾保持了21年的跳遠世界紀錄8米96,5則是“我”的諧音。

  B君——張培萌:作為清華大學的借讀生(學籍是北京體育大學)的他突然扔掉了鍾愛的汽車、電子産品等雜誌,推遲了畢業論文,推掉了朋友間的聚會邀請,甚至戒掉了最愛的帶氣可樂,過起了近乎清教徒式的訓練-生活-訓練的生活。本屬於他的百米跑道如今各路好手頻出,他有些坐不住了。……

  C君——王宇:媲美芭蕾舞演員的身段,F4般的俊朗外形,使得他在排隊打飯時很容易俘獲校內年輕美眉的目光。他喜歡考前在清華大學圖書館裏通宵鏖戰的緊張和寧靜,更享受騎著電動車來到海淀體育館進行專業訓練的艱辛和揮灑。身為南方人,他也顯露自己經商方面的才華:他開過淘寶店,打算以後經營一家屬於自己的品牌店。

  ……

  8月10日起,莫斯科盧日尼基體育場,這三個小夥子將共同地出現在2013莫斯科田徑世錦賽的跑道上,向“歐美列強”發出最強勁的挑戰信號。儘管他們未必具有奪金的實力,但絕對是不可忽視的“潛力股”。國家體育總局田管中心副主任馮樹勇甚至放言:他們有可能在2015年鳥巢田徑世界錦標賽乃至2016年裏約熱內盧奧運會上爆發奪金實力。

  實際上,他們也的確在自家門口的鳥巢體育館取得過不俗的戰績——其中,李金哲最為突出,跳遠比賽中曾跳出了8米31。這一成績平了倫敦奧運會金牌的成績;王宇成績次之,跳高決賽中的2米33也屬於世界第二高;成績稍遜的張培萌,雖然沒有在鳥巢再次跑出10秒04這樣的好成績,但他被很多人稱為“鳥巢第一個飛人”——2008年北京奧運會測試賽,他是第一個在百米跑道中奪冠的中國人。於是,人們給了他們一個頗為親切的昵稱——“鳥巢二代”。

  既然有了一個統一的稱謂,自然也有一個群像的定位描述:他們都是在劉翔在田徑場狂飆突進的世界熱潮中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個人競技的爆發點,正是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劉翔退役之後的中空時間帶;他們從事的,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項目,如馬拉松、競走、鏈球、鉛球等,而是以前國人不敢想象的歐美競爭最為激烈的短道項目;就連他們的訓練和培養模式,也和遵循“三從一大”(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的體育總局傳統模式大相徑庭。他們是高校體育的最新代表者。當然,他們也是典型的90後——李金哲24歲,張培萌26歲,王宇22歲,骨子裏流淌著競爭的血液,蔑視陳規,不安於現狀。

  和劉翔們相比,“鳥巢二代”無疑還缺少炫目的成績單,也沒有“大熊貓”們(明星運動員)的訓練條件。但他們又是幸運的。由於出身草根,成長于高校,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項目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一方面,他們敬重劉翔為黃種人代言的歷史突破,以及作為巨星所凸顯的人格魅力。但同時,他們並不羨慕劉翔場外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劉翔“活得太累”“太壓抑”。背著那麼多的壓力和在贊助商的目光中走上跑道,焉能自由“高飛”?

  沒有按摩師,沒有“冠軍灶”,沒有名帥指點、科研團隊,往來更沒有商務艙,但他們能更好地享受體育,李金哲吊兒郎當的外殼下包藏著一顆有所擔當的責任心,“每當我騰空而起時,我總想象自己是個超人,有一種救世主的感覺。”

  “我渴望比賽,哪怕對手是博爾特。比賽前夜,我也會失眠,滿腦子奇怪的東西,但到了賽場,我發現自己有個巨大的心臟”,張培萌説,自己會通過微薄的工資,努力為父母買大房子,但並不羨慕國外的訓練方式——他甚至拒絕了飛人加特林出國訓練的邀約。在他心目中,同為教練李慶的門下、目前為清華大學團委幹事的“眼鏡俠”胡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能在學業和事業間靈活地閃轉騰挪。

  “如果能在大學畢業前跳到2米35,我就繼續。否則,我會找工作或者繼續讀書,”王宇冷靜地説。這個近視達到450度的青年認為自己能清楚地看到自己和中國田徑的未來。

  這就是“鳥巢二代”的運動觀。在他們眼中,田徑或者説體育,並不等同於獎牌,更不意味著痛苦、傷病和沉重。相反,體育是輕鬆的、張揚的和很酷的。

  同時,這些也可以成為一種貫穿始終的信念——因為只要喜歡,他們會一直跑下去,直到生命的盡頭。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楊旺 劉翔 的新聞

860010-110304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