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日,在跳臺滑雪女子個人標準臺決賽中,來自吉林長春的17歲小將馬彤以151.5分的成績獲得冠軍,這也是本屆冬運會産生的第一枚金牌。
第12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首個比賽日今天在長春和吉林開始,只有吉林運動員參賽的跳臺滑雪毫無意外地誕生了本屆冬運會的首枚金牌。記者在採訪過程中了解到,本屆比賽舉辦地長春和吉林在從亞冬會到冬運會的轉變過程中完成了場館的合理利用,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現階段,大型體育場館走經營型的路子還不成熟,能根據場館所在地方的特點有計劃地運營更為實際。”冬運會場館器材部副部長徐迅表示。
滑冰館和速滑館:平時從不空置
本屆冬運會在場館使用方面的最大特點就是沒有新建場館,這對於舉辦一屆全國性運動會來説是極為罕見的。“本屆冬運會的絕大部分比賽場館是在2007年長春亞冬會的基礎上維修改造的,完全能保障本屆賽事全部冰雪比賽的舉行。”徐迅介紹,長春曾承辦第9屆冬運會和第6屆亞冬會,而本屆冬運會的雪上賽事承辦地吉林也參與過冬運會和亞冬會的賽事舉辦,因此都擁有了足夠的比賽場館和場地。
徐迅同時也是本屆冬運會冰上賽事長春冰上訓練基地的主任,所以對於這個場地的利用和維護情況非常清楚。“就我們這個基地的冰上項目場館來説,根本就不用為平時的利用發愁,應該説,我們這裡根本就不存在這樣的困難。”據他介紹,冰上訓練基地包括速滑館和滑冰館,“這裡專門用於短道速滑、速滑和冰球、冰壺等項目專業人員訓練,是國家體育總局重點冰上訓練基地,因此保證國家隊、吉林隊乃至長春隊的訓練是我們的主要職責。”
徐迅透露,這個冰上訓練基地是為了2007年亞冬會比賽而建的,“當時在籌建時就有兩種考慮:一是賽後綜合開發經營,二是用於專業隊伍的訓練。我是力主後一種觀點的,因為我們在考察卡爾加裏和鹽湖城冬奧會比賽場館的利用情況時發現,我們根本無法做到像人家那樣,如卡爾加裏在冬奧會後用賺來的錢成立一個場館運行基金,然後用這個基金去投資,賺了錢來貼補場館。”在他看來,目前在中國建設的體育場館分“兩條腿”走路更現實,“根據體育場館所在地區的自身條件,一條腿是吸引國家隊、地方隊來訓練,從而保證固定的資金使用;另一條腿就是舉辦比賽,比如我們這個基地,其實與國家體育總局的訓練局一樣,但我們多了舉辦比賽這樣一個路子。”
主會場開放有難度
在“生意興隆”的滑冰館和速滑館旁邊,是2007年亞冬會開幕式的主會場五環體育中心,這裡也是本屆冬運會的開閉幕式所在地。徐迅介紹,“除了這個開閉幕式外,五環體育場基本上一年沒什麼活動,據我所知,日常的收入也就是一些出租收入。也許廣州亞運會後的大型場館的利用情況好一點,畢竟廣州經濟條件發達,舉辦的活動多,而且商業機會也多,即便如此,單純靠開發經營,我想還是難以維護這些大型運動場的維護費用的。”
徐迅認為,從中國所有舉辦過大型運動會的城市來看,大型體育場館通常賽後很難短時間內面向公眾開放,“就説"鳥巢"和"水立方",現在所謂的開放也只是當做一個旅遊點來讓大家參觀,並不是真正的開放。據我所知,除了有一些演唱會外,每年也就有個意大利超級杯足球賽,因為普通人是不可能支付起使用這個體育場的費用的。”在他看來,這些大型場館在籌建時承諾的向公眾開放的想法確實很好,“但就目前來看,還僅僅停留在一個美好的想法上面。”所以,在體育場館建設時一定要考慮好,“畢竟中國的體育産業還無法達到美國那樣的程度,尤其是在我們這些經濟欠發達的地方,體育場館的建設一定要建立在提高當地體育水平與專業體育相結合的基礎上,畢竟體育場館是能源高消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