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央視網 > 青少臺 > 2013暑期安全教育專題
7月2日消息:心理專家認為,防範兒童高空墜落,要注意家中的飄窗、落地窗等結構,避免在窗下堆放可用於攀登的雜物;更重要的是日常教育問題,了解幼兒的心理,通過遊戲、模擬的方式幫他們建立對危險的概念,同時扔掉家長的僥倖心理。
如何教育幼兒避免高空墜落?心融(中國)集團副總裁、國家職業心理諮詢師史佩綺向記者介紹了她的經驗。女兒3歲時,史佩綺會在她胸前劃一條“安全線”,高度大致是在胸口,並告訴她如果窗戶或欄杆達不到這條線,就不要將身體探出去,並在生活中找機會不斷重復這個概念。比如,在帶女兒乘坐輪船時,她會在甲板欄杆旁緊緊環抱著女兒,告訴她落水的危險,“通過雙臂摟緊的程度讓孩子自己去感知嚴重性。”
除失足墜落外,以往的兒童墜亡案例中也有個別是由模倣因素所致。史佩綺認為,像“坐飛機”這種遊戲(將幼兒舉過頭頂,松手後再接住),家長儘量少做,它可能會讓幼兒體驗到自由落體的快感,喪失對墜落的恐懼感。
此外,孩子一般在七八歲之後才具備對模倣的鑒別能力,在此年齡前,如果家長髮現孩子看完動畫片後有模倣超人飛來飛去的衝動,可以讓孩子穿上超人的衣服,一起在床上試著“飛”,在有保護的前提下告訴他,“你所認為的會飛只存在於動畫片裏,現實中是不可能的”。
案例顯示,很多意外源自家長的僥倖心理,然而一時僥倖,可能就會付出無法挽回的代價。比如,媽媽以為出門買菜不過才一刻鐘時間,將睡著的孩子獨自留在家中不會有危險,但意外恰恰在孩子醒來爬到窗臺上發生。再比如有家長下車辦事時留孩子一個人在車裏,留下一句“媽媽20分鐘就回來了”,但幼兒對時間沒有概念,起初他還會對自己能替媽媽“做事”産生一種榮譽感,但時間的累積會讓其內心的恐懼感驟增,從而在車內大哭大鬧,甚至獨自打開車門走到馬路上,從而置身車海、面臨險境。
史佩綺稱,孩子在一週歲之後就會産生叛逆意識,這其實是自我意識的開始,孩子有了想自己支配行動的意願,有些家長只會警告孩子“不要”,而懶得讓孩子明白“不要”的原因或“體驗”後果所造成的危害,“最好用遊戲的方式先讓孩子對危險産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