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農家樂 > 2011“兩會”特別報道 聚焦三農熱點 >
發佈時間:2011年02月24日 13:58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華龍網訊 (記者 文晶)一邊是“教師荒”,相當多的村小只能開設語文、數學兩科,沒有專職的英語、音體美教師;另一邊則是“超編嚴重”,有村小1:3的師生比例,遠遠高於1:25的普通標準,財政壓力巨大。
這一矛盾衝突的背後,農村中小學佈局問題凸顯。昨日,潼南代表團遞交的《關於農村中小學佈局調整的工作建議》,引起與會者共鳴。
一個學校只有5個學生
潼南是個典型的農業大縣,農業人口占到總人數的85%以上。與之對應的是,農村中小學數量也比較多,鎮鄉初中15所、村小110所。
但部分農村中小學辦學規模較小,其中:鎮鄉初中學生人數在300人以下的有3所,最少的只有180人;村小中,學生人數在30人以下的有38所,最少的只有5人。
教師超編和教學力量不足
由於學校佈局分散,點多、線長、面廣,部分農村中小學生源嚴重不足,引發了社會關注的師資配備難題。
市人大代表代重久説,以柏梓鎮大灘小學為例,1—6年級共6個班,現有學生132人,平均每班22人,教職工共14人。按師生1:25的比例計算,該校只需配備6名教師,而事實上已經超編一倍。
但從教學力量看,6個年級、8—10個學科,該校教師調配極為困難,不得已安排副校長上4個班外語,而教導主任則任一個班主任還教兩個級(班)語文,一個語文老師負責語文教學工作之外,還要客串體育、音樂和美術老師。
在農村,類似大灘小學的學校很多———雖然規模小,人數少,但是年級層次及教學科目多,導致教師雖然超編,教學力量卻很緊張,教師兼課過多,備課時往往顧此失彼,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校捨得空和緊
在潼南花岩小學,目前僅有小學10個班,學生500余人,是三年前人數的一半。學校根據教學需要,將多餘的教室改造為實驗室、微機室、音樂室、美術室等功能室後,仍空置校舍面積約300平方米,空置率達8.6%。
村小情況更加突出,全縣閒置近150所,閒置校舍面積近5萬平方米,原值共計700萬元左右。
另一方面,城鎮學校校舍卻極為緊張。以柏梓小學為例,該校辦學規模為30個班,可容納學生1500人左右。但現在實際在校學生高達2300人,平均班額約77人,形成典型的“超級大班”。
此外,由於農村學校布點多、規模小,資金有限,教學設施設備也不到位,教育管理難度很大。
合理撤並 突出寄宿制
不僅是潼南,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推行和農村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學校的入學人數已連續多年呈現下降趨勢,所有區縣都面臨農村中小學建設的類似問題。
“長此下去,農村孩子將不會享受到與農村學校相同的教育資源。”市人大代表、大足縣郵亭鎮復興村支部書記肖廷權告訴記者。
代表們建議,將辦學規模較小(比如學生在30人左右)的村小學撤並,直接併入中心校或安排學生到就近村小就讀。但對於個別極其特殊的偏遠村落,可以考慮繼續保留教學點,配備必要的師資和教學設施。
撤並學校,會不會給學生就近入學帶來影響?
肖廷權表示,其中寄宿制的建設將成為學校撤並的成敗所在。他説,已有的寄宿制小學主要是利用原鄉鎮中學撤並後的閒置校舍改建的,辦學條件還不盡人意。政府要保證投入,按照“建一所成一所,配套完善一所”的原則,做好寄宿制學校配套建設規劃,逐校搞好大門、圍墻、廁所、運動場、校園綠化美化等附屬設施的建設;努力做好學生宿舍、食堂及基本生活設施的配套工作,配備一定數量的生活老師,大力改善學生的住宿條件、生活條件;逐步配備實驗室、微機室、音樂室、圖書室等功能室,改善學生學習條件,提高教育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