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農家樂 > 鄉約 >

羽毛變黃金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30日 16:54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NTV.CN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nginx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執行主編:鄭浩
    小小羽毛怎麼能和黃金比呢?以雞毛為例。

    古語有雲:物,以稀為貴,因濫而賤。哪有雞哪就有毛,雞毛,不計其數,俯拾皆是。歷史上有關雞毛的成語典故頗多,如張飛扔雞毛、雞毛蒜皮,拿著雞毛當令箭等等不一而足,都是用雞毛來指代輕微,不重要的東西。在雞鳴犬吠,裊裊炊煙的廣袤鄉村,雞毛更是隨處可見。當然,雞毛也可做成雞毛撣子,雞毛筆,雞毛毽,甚至磨成粉喂豬,也算得上是用處廣泛。只不過再怎麼説,價格也不可能貴得過黃金啊!

    本期節目的嘉賓高鈺環是如何讓雞毛價值倍增的呢?答案就是用雞毛和各種人工養殖的禽類羽毛作畫。要説高鈺環的羽毛畫那也算得上是咱老祖宗獨創的傳統工藝。追本溯源,在我國長沙發掘的西漢馬王堆墓中,就有類似的羽毛裝飾品,距現在最少也得有2000多年了。現代的羽毛畫則是利用養殖禽鳥類,天然色澤的羽毛,借助傳統的國畫構圖方法,採用平貼、浮雕貼、立體貼等工藝手法拼貼而成,同時又有隔音、保溫、防潮等特點。本期節目現場,您可以看到這羽毛是如何變成惟妙惟肖的羽畫的?同時,您還能領略到一段精彩傳奇的創業故事!

    説到嘉賓高鈺環的傳奇,這咱還得從她小時候講起。

    19816月,高鈺環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姐弟兩人,弟弟比她小7歲。家境貧困,父母在她4歲的時候去遼寧省淩源市的一個紡織廠打工。10歲以前,高鈺環一直和爺爺奶奶在農村生活。那時候村裏父母雙雙在外面打工的很少,高鈺環小時候不善於交流,唯一的愛好是養雞鴨和畫畫。畫的內容都是一些一家三口的小動物,和他們一家三口在家吃飯;看電視;爸爸下地幹活,媽媽做飯,她寫作業之類的。鉛筆畫,水彩畫,蠟筆畫都有。打小高鈺環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經常被小朋友欺負,玩躲貓貓,別人不願意抓,都讓她抓。每次蒙著眼睛的時候,她心裏都特害怕,感覺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消失了,看不見親人,有幾次差點哭出來。有一次,她蒙著眼睛,別人都藏起來,過了一會兒,她把眼睛睜開了,發現大家都不見了,她心裏害怕,然後自己跑回了家,這讓別的小朋友藏了很久,以後大家都不帶她玩躲貓貓了。講到這裡,誰會想到20年後的今天,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農家女孩兒能做出這樣一番事業呢?

    故事這裡開始出現了轉折。

傾聽

    10歲的時候,父母接高鈺環從湖北老家,坐車到東北淩源,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中途在北京轉車。在火車站看到了很多外國人,她當時覺得很新鮮。發車的時候,她隔著車窗,看到北京的高樓大廈,心中很嚮往這裡。從火車廣播裏,她知道這是首都北京。她轉校到淩源郊區的一所小學,裏面的同學大概有一半都是農民工子女,她來了以後,同學們都説她是從北京來的,而且都有一種特羨慕的眼神,讓她覺得很自豪,心想自己要真是北京人就好了。後來,從電視裏《新聞聯播》,以及課本上,知道北京天安門、長城更加對北京嚮往,那時就開始立志將來考北京的大學,在北京生活,工作,在北京人生根落戶。2003年高考,高鈺環考了469分,省內二本的分數線是460,她這個分數在省內能上二本的,但是為了能去北京上大學,背著父母改了志願,報了北京的一所民辦大學(城市學院)。父母知道後非常生氣,表面上説,你怎麼也不和我們商量一下就自己報了,家裏經濟條件並不富裕,勉強夠供你上大學的,你報省內的大學咱們還省點錢,還離父母近,你報北京的學校不僅學費貴,而且是個民辦大學,還是個專科,你想氣死我們啊。但是已經晚了。後來,父母讓她復讀一年,那怕第二年考個北京的本科也行啊。結果,高鈺環復讀了一週,錄取通知書來了,她忍不住了,不想再晚一年到北京,入學那天自己拎著行李,拿著錄取通知書和學費去學校報的到。

    在北京生活了3年多以後,在高鈺環身上發生了一件讓所有女孩都不願看到的一幕。

    20075月的一天,淩晨2點,高鈺環從外地出差回到了北京,本來不想打擾男友休息就沒有通知男友,還想給他一個驚喜。結果一推開房門就愣在那裏,腦子裏一片空白,無數次在電視中看到的場景真實的出現在自己的眼前。(此處省略171個字)當天晚上一個人在火車站哭了一宿,天一亮,買了車票,感覺沒有臉面見父母,回到了湖南爺爺奶奶家。

這都是雞毛做的

    回到家後,高鈺環一直抑鬱著不愛説話,爺爺奶奶也不敢多問,只是小心的照顧著,奶奶還在背地裏抹了兩次眼淚,以前一直説在北京上大學的孫女是她的驕傲,誰知道現在成了這個樣子。高鈺環想自己安靜一下,每天自己就在院子裏面發呆,看著院子裏面進進出出的小雞,每天觀察它們行動,看著它們一塊繞來繞去的溜達,感覺 心理面很安靜,好像忘掉了當初男友的傷害。一到晚上睡覺的時候,心裏就不平靜,心想不能就這麼算了,自己還年輕,那個未盡的北京夢或許還能實現。一天夜裏,她想起了父親在北京的時候,臨走時説的話——靠自己。這時她想將來出人頭地,挺起胸脯做人,還得靠自己。這時她想幹點兒什麼。回想起在北京的時候,土雞蛋賣得貴,4塊多一斤,老家的特産是四黃雞,爺爺奶奶家自她小時候就養,她想自己養雞創業。剛開始爺爺奶奶不同意,認為好不容易家裏出了個大學生,怎麼能幹這個。後來高鈺環堅持,也難得她開口説話,爺爺奶奶就同意了。第一批雞高鈺環把在北京上班積攢下來的七八千塊錢,拿出3000多元,購買了2000只雞苗,還請了畜牧局的專家指導。4個月後,雞出欄,靠賣雞肉、雞蛋等賺了小2萬塊錢。然後她又買了5000只雞苗,4個多月出欄後,又賺了小5萬塊錢,初嘗創業甜頭。後來,她想繼續擴大規模,跟爺爺奶奶商量把房産做抵押跟銀行貸了30萬塊錢,加上自己手上了近10萬元錢,建雞舍,買了1萬多只雞苗。然而,2008110幾號,我國南方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災,大雪下了幾天幾夜,活雞死了大半,因為手上沒富裕的錢,做保暖措施,眼睜睜的瞅著剩下雞一隻一隻的凍死了。

    雪災過後,養雞場裏能賣錢的只有一地雞毛,高鈺環想過把雞毛拔下來買給做雞毛撣子,花鍵,服飾等加工廠,或者自己做,但是她覺得這樣太簡單了,本來大學生畢業回家養雞自己覺得已經夠虧的了,做這些東西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況且,當時雞毛20塊錢一斤,要是就這麼賣了,就註定是大賠特賠了。她每天手上擺弄著雞毛,就想有沒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理這些雞毛。一天,她想起原來在北京的時候,看到過別人用麥草作畫,而且價格不菲,她想起用雞毛作畫。剛開始,她找來一些雜誌、畫報的彩頁,根據雞毛的顏色、條紋、大小、形狀往上面黏貼。由於自己小時候和在北京的時候都接觸過畫畫,自己多少有點美術細胞,就試著做出了幾幅,然後拿著給朋友看,朋友們都説這東西有點意思從哪來的,還有人鼓勵她拿去賣。

    之後,她又輾轉來到北京賣畫。在這裡她遇見了伯樂。在公園擺攤過了差不多10天,一天下午,一個來公園遛彎的老太太在她攤兒前盯著一幅畫看了有半個多小時。然後老太太就問,姑娘你家是哪的......然後兩個人就聊了起來。高鈺環給老太太聊了自己之前的經歷,回不去家了等等,聊了差不多有1個多小時,老太太説這幅《初夏》挺好看的,可惜自己出來遛彎,身上沒裝錢,高鈺環覺得難得遇見一個説話的人就把這幅畫送給了那個老太太。這事過了大概了三四天,這一天一個30多歲的男的來到高鈺環的攤位前,見面第一句話就是,小姑娘,我可找到你了,你是叫高鈺環吧。當時高鈺環造一愣。後來她知道,這個男的是前兩天那個老太太的兒子,老太太回到家裏,把高鈺環送給她的畫挂在客廳,被兒子看到了,聽母親説了這幅畫的來歷,兒子是做酒店經理的,覺得這些畫不錯,挺新穎,美觀,也顯檔次,想買一些雞毛畫挂在酒店和辦公室的墻上做裝飾用。後來這個經理,還幫他聯絡了一批訂單,並投資羽毛畫,高鈺環也不斷地把她的畫升級。一天,高鈺環從電視機裏看都別人用廢舊報紙做衣服,她聯想到能不能用報紙作畫,後來她把報紙,布頭、樹葉、泡沫等和雞毛畫結合在一起,到現在一幅幅極具功能性的羽畫出爐,她的人生也就此改變。

    高鈺環一個20多歲的農家女能夠將一文不值的羽毛、五穀雜糧等農村及生活中的各種廢棄物將其變成了可緩解疲勞,凈化空氣,吸附甲醛等功能,具有科技含量的環保、生態、藝術的健康畫,具體她的畫是什麼樣的?答案就在本期節目中。

農家女的羽畫世界嘉賓聯絡方式:

嘉賓:高鈺環  

電話:0105129226513911533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