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農家樂 > 鄉約 >

一方水土一方人

發佈時間:2011年06月09日 15:14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CNTV.CN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編導:張姍姍

    《鄉約》行走至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這裡的石雕文化、華僑文化都令我嘆為觀止。一個小小的山區縣,竟然有一半人口是華僑。在這裡拿着歐元能去菜市場買菜、一塊石頭能換一座樓房、街頭巷尾都是西餐廳、村中老漢都能説流利的外語,究竟是什麼原因,讓青田形成了如此獨特的文化呢?

青田,位於浙江省中南部,甌江中下游,是麗水市的東大門。縣建於公元711年,因縣城北隅山麓水田盛産青芝而得名,故又名芝田。全縣總人口47.8萬,總面積2493平方公里,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平均氣溫18.3度。年降水量1747毫米。境內山巒起伏、溪谷縱橫,奇山異景不勝枚舉,有“浙南漓江”之稱的甌江穿境而過,秀麗萬千。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青田歷史悠久,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有“石雕之鄉、華僑之鄉、名人之鄉”的美譽。

在採訪、寫稿的過程中,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着我,像青田這樣一個並不沿海的山區縣,咋就成了華僑之鄉了呢?而且全縣有一半人口都是華僑呢?

中國有句老話,説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地區的人們往往都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生活理念,行之所至,仔細思量,還真的悟出了背後的那麼一點緣由。這緣由也許是來自歷史,也許是來自環境。個人見解,僅供開懷。

先來説説蒙古族,這是一個非常好客的民族,為啥會這麼好客呢?聽當地人講,因為蒙古族是游牧民族,聚集地也大都是地廣人稀,古時更是如此,一年到頭都很難能見到生人,偶爾有客來訪,那定是載歌載舞的歡迎,好酒好肉的招待,真正是發自內心的開心啊。這一點我一入內蒙古草原就了深刻的體會,汽車奔馳在草原上,絕對可以劃着八字往前開,因為幾乎見不到第二輛車,往前看是一望無際的公路,往兩邊看是遼闊無垠的草原,別説是人,就連牛羊都見不到幾隻。初時還覺得遼闊、壯麗,等走了大半天后便有了些寂寞和無助,此時若能見到一個牧羊人,那一定是發自內心的歡欣鼓舞。這就不難理解為啥蒙古族人民那麼好客了。雖然現在蒙古族人民已從游牧逐漸走向定居了,但歷史的傳承沒有變,好客的習俗沒有變。

一般少數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而漢民族則更講究含蓄、端莊,從來不會那麼赤裸裸的直抒胸臆,那些熱辣辣的情歌往往都是少數民族兄弟的專利。但也有個別地方是例外,陜北就是其中一個,蘭花花、信天游經久不衰。為啥那些住在黃土高坡上的人們這麼愛唱歌,而且尤其愛唱情歌呢?很多地方,無論男女老幼都是情歌高手。一位導演因為拍攝民歌手王二妮,在她的家鄉采風很長時間,他跟我説,這是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造成的,一眼望去,黃土高原上除了黃土很難見到其他的東西了,以前沒有網絡、沒有電視、沒有廣播,人們生活實在寂寞,無聊之極就愛瞎想,想的多了無處發泄,就只好唱出來了,唱情歌在某種程度上滋潤了人們的生活,不僅是談戀愛的時候唱,放羊的時候唱、耕作的時候唱、紡線的時候唱,也不僅是爺爺唱、奶奶唱、爸爸唱、媽媽唱、子子孫孫都會唱。

乾杯!

前兩天到廣東佛山採訪,我驚訝於這裡的人們為啥會習武成風?佛山不僅是黃飛鴻、葉問的故鄉,而且一共匯集了五大拳派,咏春、洪拳、白眉、蔡李佛、龍形,而且派派都有高手名師。一個村子裏有幾家武館不用驚訝。在佛山的羅村鎮,上至七八十歲的爺爺、奶奶,下至五六歲的頑童,人人都懂幾招兒咏春粘手,當地人告訴我,就是因為廣東人自古長得就比較瘦弱,如果不練得強壯些,往往會受人欺負,所以這裡的人自古就有習武的風俗。或許真的有些道理哦!

提到廣東,不得不提到他們的吃,廣東人愛吃、會吃是出了名的。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裏游的沒有廣東人不敢吃,不會吃的。可我身在其中時,卻驚訝於他們吃的怪。

問:魚鼻子吃不吃?

答:啊?

問:魚腸子吃不吃?

答:啊?啊?

問:河蟲吃不吃?

答:啊?啊?啊?

問:蛤蟆胃吃不吃?

答:啊?啊?啊?啊?

問:蛇肉粥喝不喝啊?

答:天!

光聽這些名字,就夠我把腦袋搖的像撥浪鼓了。我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像魚腸子之類,在我的概念中,都是要扔掉喂雞的,我們只吃腹部、背部的所謂“好肉”。廣東人為啥要把這些“下水”都發揚光大呢?好像啥也捨不得扔似的。按當地人的説法是這樣的,因為以前的廣東是非常非常窮的,能吃的東西非常少,為了能吃飽,就把所有能吃的東西,都研究出辦法來吃了,所以形成了現在獨特的飲食文化。也許這是廣東人幽默的自我解讀吧。

從北説到南,這一方風土的形成,莫不關乎其獨特的歷史自然條件,那青田縣為啥會成為華僑之鄉呢?那還得從它獨特的地理條件説起,青田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説法,也就是説在青田,山地面積佔了總面積的九成,而田地只佔了總面積的半分。古時人們的耕作方式相對單一,經濟作物的種植也不普及,田地面積的過於狹小,無法養活這麼密集的人口,被生活所迫的人們只好出國去尋求生路。這有點類似於“闖關東”、“走西口”。

樓上準備好

青田有300多年華僑歷史,有25萬華僑分佈於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大部分青田華僑集中在歐洲,佔96%,其中有68%的華僑集中在西班牙、意大利。近年來,赴柬埔寨、泰國、埃及、南非等亞非國家的青田華僑日漸增多。青田縣外匯儲量充裕,2010年全縣外幣存款13.95億美元,外匯結匯量28.57億美元。“僑”是青田縣最大的縣情,它對青田的人口結構、人員流向、經濟生活、人文特點等均産生了巨大的影響。

青田臨江路“歐陸風情一條街”,集中了100多家咖啡吧、酒吧、西餐館,從裝修到美食,都與世界同步:純正的巴西咖啡,法國鄉村酒窖裏地道的紅酒,正宗的意大利牛排……一到晚上,霓虹燈閃爍,流光溢彩,展示出萬種風情。這裡是當地人社交、聚會、洽談生意的好去處。現在,“歐陸風情一條街”成了青田的旅游景點,吸引了許多來自大都市的游客。據統計,去年來青田的100多萬游客中,慕名“歐洲咖啡紅酒”而來的就佔了很大的比例。

舊時,生活艱難,青田人紛紛走出去尋找出路,如今,青田築巢引鳳,華僑又紛紛回鄉謀發展。一齣一進,都是青田發展的歷史軌跡。

提到青田,不得不説一説“青田石”。我國傳統的“四大印章石之一”。在中國一併與巴林石、壽山石和雞血石被成為中國“四大名石”。

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萬壽節時,大臣將一套青田石刻“寶典福書”印章敬獻給他做壽禮。清光緒三十年,在比利時賽會上,青田石雕獲銀牌獎。光緒三十一年,在意大利羅馬賽會上又獲上等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榮獲兩枚銀牌獎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青田石雕又以獨特精湛的工藝,被外交部定為國禮。1956年,印尼總統蘇加諾訪華、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伏羅希洛夫訪華;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1978年中國領導訪問朝鮮,皆以青田石雕饋贈。自此,青田石雕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文明的象徵、友誼的見證。

19825月,青田石雕在全國石雕産品質量評比中榮獲第一名,同年9月,又獲得國家銀盃獎。在歷屆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評比中,青田石雕多件作品獲優秀創作設計獎,同時有十件作品被評為工藝美術珍品由國家徵集收藏。1992年郵電部發行了中國第一套石雕郵票——青田石雕特種郵票。

1995年,1996年青田縣分別被國家文化部、農業部命名為“中國石雕藝術之鄉”和“中國石雕之鄉”。2006年,青田石雕榮登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獲得“十大地理標誌區域品牌”殊榮。同年,浙江省發展改革委正式將青田石雕列入浙江省“四個一批”重點文化産業。2008年,浙江省文化廳將青田石雕列入首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傳承基地傳承保護項目。2010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青田縣“中國石文化之都”稱號。目前,全縣石雕從業人員約為3萬餘人,其中有國家工藝美術大師7人、省大師26人。石雕企業1300余家,2010年石雕年銷售産值達10.5億元。

在這裡,一塊石雕作品換一棟房子的事情屢見不鮮,幾乎家家藏石,人人玩石,連中學裏都開設了石雕鑒賞課。當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

僑鄉青田》嘉賓聯絡方式:

嘉賓:王通林 

聯絡方式:0578—6821329

郵編:32350

地址: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縣委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