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字幕:江蘇省大豐麋鹿國級自然保護區,海洋灘塗型濕地,擁有1317頭麋鹿。
記者:今天咱們要説的可不是它,但是和它一樣喜歡生活在沿海灘塗上,而且在當地老鄉眼裏,那可是賺錢的一寶啊。
農民:老百姓賺錢,勞動一天平均一百多塊錢 。
農民:平均一年賺萬把塊錢。
農民:一年賺3萬塊錢左右吧。
農民:兩個人半天可以賺100多元錢。
在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117萬畝的佔地面積中,灘塗面積佔70%,其中生長著泥螺、文蛤等特色海産品,那麼剛才老鄉説的能賺錢的到底會是什麼呢?
記者:大姐這賺錢的寶貝是什麼呀?
農民:沙蠶。
記者:沙蠶,您瞧瞧,長長的,還聽軟和的。看起來有點像蚯蚓,不過仔細看還有兩排小腳,有點像蜈蚣。
沙蠶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無脊椎海洋生物,主要生長在沿海灘塗上,它的模樣遠看像蚯蚓,近看卻比蚯蚓多了兩排小腳,因此又被稱為是“海蜈蚣”。可是這長相奇怪的小傢伙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沙蠶經銷商:沙蠶主要是用來釣魚的 因為沙蠶有腥氣,富含高蛋白,魚聞到腥味很容易上鉤。
沙蠶的蛋白質含量高達68%。是魚、蝦、蟹人工育苗和養殖的優質餌料,也被釣魚愛好者稱為“萬能魚餌”,尤其適合深海垂魚。
沙蠶經銷商:用鉤子穿起來,在海裏面它是動的,能引到魚上鉤,沙蠶裏面長有血,腥氣太大,釣魚效果最好。
沙蠶雖然長得模樣不好看,可是很多釣魚愛好者的眼裏那可是寶貝,在歐美、日本等國家,沙蠶都是論個賣的,一條就高達一美元左右。也難怪老鄉們説它賺錢嘍。
記者:大姐,您這做的是什麼工序呢。
農民:先清洗然後再挑選, 把沒有頭的沙蠶挑選出來。這個沒有頭的沙蠶,有頭的沙蠶是這樣的。
記者:有頭的能活多長時間?
農民:有頭的沙蠶最少能活一個星期,沒頭的沙蠶一天都活不到。
通過控制適宜的溫度,沙蠶的存活時間一般可在7-10天,作為深海垂釣的餌料,講究的就是要鮮活,這樣才能引魚上鉤,在出口歐美、日本等地時,也是根據沙蠶成活的質量來衡量價格。這樣一來挖蠶的技術就至關重要了。
小邢:這挖沙蠶還真是個技術活,您看我這一腳深一腳淺的走過來就不容易,不過聽老鄉説 這算淺的,要想挖到量多的沙蠶就要步行半個小時到那邊去,那邊的水能摸到大腿這,那邊就一群老鄉在挖,咱們過去看看那。
沙蠶採挖工:這是一窩 有十條呢。
記者:老鄉這挖沙蠶有什麼技巧呢。
沙蠶採挖工:眼快手快,挖的時候要拽頭,不能拽尾。
小邢向老鄉討教了挖沙蠶的技巧,這不,也準備著試試身手了。由於剛剛下過一場大雨,遠處灘塗的積水很深,老鄉沒有辦法帶小邢走得太遠,只能在淺灘上試著挖一些,所以收成是屈指可數嘍。
目前大豐沙蠶主要以出口為主,每噸價格高達10萬元左右,是當地農民的重要經濟來源之一。
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副主任 丁玉華:沙蠶的産量很高,每年都有100多噸的沙蠶被當地老百姓捕起來,然後再加工出口,這樣也給當地老百姓引來一條致富的新路,每年的效益達到上千萬元。
隨著大豐沙蠶需求量的逐年增多,當地人開始承包灘塗,灌海水撒飼料,促進沙蠶的生長。雖説挖沙蠶是件苦差事,可是仍然吸引了很多外地人來此淘金。
沙蠶採挖工:我是貴州來的,一家四口,我一年能賺兩萬元就夠用了。
沙蠶採挖工:我是四川來這挖沙蠶的,很賺錢。
丁玉華:沙蠶是在保護區的試驗區,是可以開發利用的,老百姓有了積極性也更願意保護環境,這是個良性循環,對保護區是件好事。
記者:江蘇大豐這些漂亮的麋鹿可以堪稱是國寶級的保護動物了,而且這小小的不起眼的沙蠶通過實現自身的價值給當地老鄉來不錯的經濟效益也可以堪稱致富一寶啊。
首播: CCTV-7 07月19日 21:47 >> CCTV-7直播入口
重播: CCTV-7 07月20日 13:22 >> CCTV-7點播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