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0.10(週一)18:30首播 “鑽空子”養鵝的人
堂堂學農出身的大學生,養鵝卻輸給了當地的老鄉們。創業激情衝昏頭腦,事到臨頭才發現幾千隻鵝竟然沒草吃。每天上萬斤草,究竟要到哪去弄?陳永水怎麼才能把鵝養成功?
10.11(週二)18:30首播 夏季香菇也高産
本來是秋冬季節生産的香菇,有人偏偏就在夏季種。不但菌棒能順利出菇,而且産量一點兒也不差。看四位種菇能手各顯神通的降溫法,在炎炎夏日種出高産香菇搶效益。
10.12(週三)18:30首播 最原始的水稻——再生稻
原始野生水稻有一個非常好的特性,就是水稻成熟以後,它的根如果不拔掉的話,它能自然越冬,來年再重新萌發,長出新的水稻。科學家就是利用野生水稻的這個特性,培育出了再生稻。
種再生稻就能做到種一次收兩次,農民不用像種普通水稻那樣,每次都要播種,育秧、插秧,犁田,種再生稻這些工就省了,而且再生稻還具有省種、省肥、省秧田、生育期短等優點。所以種再生稻投入少,效益高。一畝再生季稻一般只需成本20多元,加上頭季成本140元左右,也只需160多元,而雙季稻則需成本260多元,可增收200多元。在江西,再生稻已經成為農民的“增收稻”。
大力發展再生稻,既是水稻耕作改制和品種改良的一種科學選擇,又是扭轉糧食生産效益低,變糧食産業“包袱”為産業優勢的一個有效方略。
10.13(週四)18:30首播 最優質的水稻——五常大米
在黑龍江五常市民樂鄉,這裡生産著一種大米,不僅品質安全,而且營養含量和食味指標在大米界也看居榜首。
當地不僅培育出了更高品質的水稻良種,而且栽培、管理技術也非常獨特。他們用納米磁化器把水磁化後浸種栽培,並且獨家研製採用了生物肥田:“吃中藥、喝偏方、給大米補鈣”。比如説,用從果實、蔬菜提取的果蔬汁,從青魚提取的氨基酸等,定時往水稻上噴灑;還利用“稻田養鴨”的方式進行除草和翻土。通過這些農藝技術,五常市民樂鄉實現了有機水稻的特色種植,在遵循水稻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的基礎上,培育出了最優質的水稻。
10.14(週五)18:30首播 最高産的水稻——甬優雜交稻
在萬畝連片的水稻主産區中,江蘇吳江市的晚稻可以説是産量最高的,達到每畝800公斤。甬優系列雜交晚稻是寧波市農業科學研究院、寧波市種子有限公司以及蘇州市種子管理站長期合作育種攻關和中試示範推廣的成果。
這個系列的晚稻包括甬優6號、甬優8號、甬優9號、甬優12號四個品種,是秈米和粳米的雜交品種。以往的雜交水稻,都是秈稻或粳稻在自己的種群內部選優“婚配”,而甬優系列雜交水稻則是跨亞種雜交。
甬優系列秈粳雜交稻遺傳了“父母”的優勢基因,不僅有秈米的清香,還有粳米的柔滑,而且産量提高非常明顯,平均畝産比普通晚稻高100公斤至150公斤。而且還具有生育期結構合理,穩産豐産,株型新穎,抗病、抗倒、耐寒、耐穗期高溫,米質優,雜種優勢明顯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