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時值深秋,臨近黃昏,隨著“鵝司令”張致水的“一聲令下”,一萬六千隻白鵝爭先恐後地向他湧來並“引吭高歌”。在蕪湖市鏡湖區方村街道和尚橋這一片的荒灘上,張致水和他的鵝群儼然成為了當地頗為奇特的一道風景線。
屢敗屢戰終奏白鵝“致富曲”
説起如何踏上這條養鵝路,如今“一呼萬應”的“鵝司令”卻有著非常坎坷的創業史。“2009年,我在北京的服裝廠經營慘澹,有一天,我的下屬告訴我,這樣下去還不如回家養雞養鴨。”就是這麼一句不經意的話開啟了張致水日後的創業路。他永遠記得這個日子——2009年的5月12日,這一天,張致水毅然告別了自己在外打拼多年的事業,堅定了回鄉養殖的決心。創業不能靠空想,張致水深知自己沒有任何養殖專業知識和基礎,在離開北京的幾個月內,他並沒有急於動手,而是先後跑遍了河南滑縣、江蘇海安等多個養殖大縣,四處收集信息,查看市場行情,確定蕪湖市場適合養殖後才開始著手經營。
“我嘗試了很多次,也失敗了很多次,別人都覺得我大膽,我只是覺得不能輕易放棄。”在記者面前的張致水,憨厚樸實,他的每一句話,都透露著內心的執著。2009年張致水開始養雞,兩年後仍然無法盈利,他決定轉養鵝;2011年,第一次養鵝的他碰上了種苗詐騙,第一批3800隻鵝苗,最後只剩下1050隻,虧損嚴重;2012年,為了響應政府預防禽流感的號召,一萬隻白鵝集體撲殺並停養三個月……面對一次次的挫折虧損,張致水始終沒有放棄,反而是在關鍵時候看到了轉機——和尚橋附近那幾百畝無人利用的荒灘正是養鵝的最佳場所。
“我不能回頭,跌倒了就要爬起來,我知道希望就在前方。”張致水告訴記者,為了攻破種蛋的小鵝瘟技術難題,他一次次執著地找到家禽藥廠,虛心請教原因,用心總結經驗;為了打通銷售市場,他走遍無為、揚州等各大市場,一家家上門去推銷……從冬天如何保溫,到每天如何監管排泄物及時投藥,再到開創固定的進貨渠道和銷售渠道,鵝場在張致水的精心打理下變得井井有條,當初的門外漢通過自己不斷的學習和摸索變成了現在的養鵝“土專家”。張致水正是這樣靠著自己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一步步走上致富路。
越挫越勇高飛且看“領頭雁”
經過不懈的努力和堅持,44歲的張致水終於迎來了事業的春天。如今,站在和尚橋堤壩上放眼望去,成千上萬健壯的白鵝正成群結隊覓食遊玩,這幾百畝的水和幾千畝的荒灘已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白鵝王國”。今年,張致水的養鵝量已經達到了五萬四千隻,小鵝的存活率高達96%,鵝場養殖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市場名氣逐步打響,各地採購商紛至沓來,張致水成了當地遠近聞名的養鵝大戶。而張致水的目標則遠不止這些。隨著養鵝名氣越來越大,陸陸續續有好幾戶保沙和荊山的農戶找上門來,主動要求學習合作養鵝。從技術指導到市場銷售,張致水作為“領頭雁”,耐心傳遞著自己養鵝經,同時,他逐漸發現了抱團發展的優點,成立一個養鵝專業合作社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我希望可以通過合作社的路子,形成規模化科學化的養殖,帶領更多人走上致富路。”目前,張致水已和四家農戶達成了合作關係,而他同時也堅信著,在未來,他的“鵝曲”還會唱出更加動人的旋律,他的事業定有更加廣闊的發展舞臺,在努力將自己養鵝基地做大做強的同時,還將帶動更多的農戶走上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