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致富殿堂 >

新疆兵團馮金華:只有小學文化的致富明星

發佈時間:2013年05月06日 08:52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天山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其實俺也和大家一樣,只是團場一名普普通通的職工,如果説俺致富有什麼訣竅的話,那就是俺找到了一把開啟致富之門的金鑰匙——科技!”這是在近日三師四十二團三連職工大會上,該連“致富明星”馮金華曬出的致富心得。

  1999年,馮金華和丈夫從河南老家來到四十二團。那時,團場各方麵條件都比較差:風沙大、土壤鹽鹼含量高、住房簡陋、交通不便。很多從內地來該團“淘金”的職工,都因不適應這裡艱苦的生活環境而選擇離開。生性要強的馮金華並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團場還有這麼多在這裡生活工作了幾十年的先輩,他們當年的條件更艱苦,他們都能適應,為什麼俺就不行?在她的堅持和勸説下,她和丈夫在三連紮根落戶。

  當年,她和丈夫承包了連隊40畝棉田。由於缺乏種植管理經驗,夫婦倆儘管每日早出晚歸地精心勞作,有不懂的地方就虛心求教農業技術人員及有經驗的老職工,但到了收穫時節,別人種植的棉花籽棉單産都達300多公斤,而她家種植的棉花籽棉單産才200公斤,年終的收益也就可想而知。不服輸的馮金華心裏念叨起了“小九九”:這差距也太大了吧?農業技術人員和老職工把種植經驗都教給俺了呀,為啥他們的效益好,俺的就不行?看來,光憑種植經驗還遠遠不夠,還要有科學種植技術的指引才行啊!可沒有文化知識,就學不到科學種植技術。

  冬閒時節,忙碌勞作了大半年的職工都閒了下來,沉浸在輕鬆愉悅的冬閒生活氛圍中。而只有小學文化水平的馮金華卻開始了忙碌而充實的“求學”生涯——看農業種植方面的書,遇到不認識的字,就翻查字典;看到電視上有農業種植方面的科技節目,也認真看、耐心聽、仔細記錄;在團場農業種植技術培訓班上,她聽得格外認真,每節課下來,筆記本都記錄得滿滿噹噹,有不懂的地方,就及時向技術人員請教。

  第二年,馮金華將培訓班所學的知識充分運用到農業生産管理的各個環節中,精心勞作,悉心管理。到收穫季節,她種植的棉花籽棉單産超過380公斤。此後,棉花種植、棉田套種小茴香、山羊養殖,一項項農業科學種植養殖技術,她都是通過“啃書本”和虛心請教掌握的。她從一個一竅不通的“門外漢”,逐步成為一名職工群眾爭相學習的“行家裏手”。連隊上其他職工在棉花種植管理中遇有一些技術問題求教于她時,她就熱心予以幫助和指導。

  勤勞的汗水澆灌出豐碩的果實。勤奮好學、敢於拼搏的馮金華,依靠科學技術、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走上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連續6年被團場授予“三八紅旗手”“巾幗致富&&人”“科技致富標兵”等榮譽稱號。馮金華告訴筆者:“生活會越來越美好。只要我們平時多加強學習,用新知識、新技術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不怕吃苦,就一定能找出更多更好的致富新路子!”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經
  • 聚焦三農
  • 農廣天地
  • 生活
  • 567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