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本報記者 樂明凱
“對蘭花而言,羅田是一塊幾乎未被破壞的處女地,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原生態觀賞價值。”近日,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秘書長臧春林在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舉行的“中國野生蘭花之鄉”授牌儀式上説到。
羅田是大別山南麓主峰所在地,據初步測算,這裡野生蘭花總量超過1億株,是大別山蘭花自然分佈的主要集中區之一。來參與授牌的國家、省級專家們表示,在離居民區如此近距離的地方,還能在單位面積內集中保有相當數量的野生蘭花,實屬難得。
我國是蘭花大國,但亂採亂挖直接導致野生蘭花資源急劇減少。臧春林説,現在大量的野生蘭花種類處於瀕危狀態,很多種類只有在人跡罕見的邊遠山區才能找到。
據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于永福介紹,所有蘭花均被列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物種,國際貿易受到禁止或嚴格控制。該協會從2008年開始評選命名“野生蘭花之鄉”,目前全國不到10家。評審時主要看野生蘭花資源、保護和科普宣傳情況,採取動態管理方式,2年考核一次,牌子能上能下。
于永福對記者説,前些年在國內外“天價炒蘭”之風的影響下,殺雞取卵式的挖一卡車野生蘭花就為選一兩株奇花異草,甚至可能一株都沒有,不能用的大部分被扔掉,這對野生蘭花資源是毀滅性的破壞。所以,一定要想辦法把羅田的野生蘭花資源保護好,讓它們作為一個生態産業持續幽香在綠色大別山。
資源放在那裏不是優勢,進入産業化利用才能談優勢,但是開發決不能以破壞、掠奪為代價。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段俊研究員對記者説,蘭花的價值主要在於觀賞、藥用和香料,野生蘭花資源只應承擔為人工遺傳育種提供基礎材料、維護生態的功用。
實際上,在花卉産業化的正常發展過程中,只需取一小部分野生資源做基礎材料,再通過科技手段擴繁種苗,進行人工規模化種植,把商品量提升上來。湖北省林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開發不是靠挖空、兜售蘭花來發財,而應是共同欣賞,打造出一系列有關蘭花故事、文化的體驗,參考東南沿海的成熟經驗,蘭花産業的潛力發展不可估量。
專家們坦言,純粹為了保護而保護很難持續,可持續的保護應該能不斷産生更高的經濟價值,參與保護的人才有積極性。段俊給記者舉了個例子,在大別山北麓的霍山縣,同屬蘭科植物的石斛産業最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發展。經過科學家精心研究和企業投入,人工栽培的新鮮霍山石斛産量已由6公斤/畝提到200公斤/畝,人工效益明顯,那樣再去費力挖掘幾兩野生石斛已無意義。
專家們對記者説,現在我國蘭花的育種、種苗繁殖、花期調控等技術都已較成熟,市場上空閒資本也很多,技術和資金都可以在市場上引進,這個産業關鍵就在於地方政府和民眾的一個可持續發展意識問題。採不如栽,當人工技術可以培育出奇花,而找野生奇花的幾率也只有十萬分之一,去山上採還不如自己來栽時,野生資源自然而然就得到了保護。
深化資源開發就是最好的保護。中國林科院花卉中心李潞濱研究員説,蘭花可以作為開展文化休閒生態旅遊的物化成果,不僅僅只是採摘鮮花,更多的蘭花價值體現在後續栽培和深化開發上。比如,人工培育鮮切花、提煉出蘭花獨有的清香等方面的開發都是不錯的選擇。
專家們普遍認為,天價蘭花純屬市場上的炒作,他們更加期望,在大別山羅田,能通過在保護野生蘭花生態資源的基礎上發展可持續産業,倡導理性消費,讓喜歡蘭花的普通老百姓都能養得起,使蘭花成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