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安徽滁州,地跨長江、淮河,氣候溫暖濕潤,不僅物産豐富,更是國家的重要商品糧基地,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可記者最近卻在滁州發現了一個怪現象,在滁州,許多農田,包括綠油油的小麥田和黃燦燦的油菜地,竟然都被種上了樹。這是怎麼回事呢?來看記者的調查。
在定遠縣桑澗鎮二里河村,記者看到一群村民正在麥地裏忙著,説是挖掉小麥栽樹,搞綠色長廊。地裏的小麥已經2尺多高,開始抽穗,一鍬下去,二、三十顆綠油油的小麥被連根挖了出來。一位鎮裏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造林任務一級壓一級,讓大家這樣幹,也是不得已。
離開定遠縣,記者又來到天長市。這裡道路兩旁的麥田裏幾乎全載上了樹苗。有的是間種,也有一些是將地裏的油菜、小麥全部刨掉後栽上樹苗。當地村民告訴記者,為了趕進度,他們不得不在麥田裏噴灑除草劑,殺死麥苗種樹苗。
據了解,2012年10月,安徽開始實施千萬畝森林增長工程,計劃到2016年,全省要新增加森林面積1000萬畝, 其中天長市496531畝,2013年一年要增加10萬7千多畝。天長市地處安徽最東部,南臨長江,東臨高郵湖,境內幾乎全是平原,是國家首批商品糧基地。這裡的自然條件比較適宜種糧,適宜造林的土地並不多。記者在這裡看到,這裡房前屋後、公路兩旁早已被農民種上了樹木,採訪期間記者沒見到一片荒地。森林增長工程中,天長市14個鎮,今年要完成的任務少的有六、七千畝,最多的近13000畝。
綠化環境,恢復生態,無疑是件好事,但是這麼大的造林面積,讓一些村鎮感到了巨大壓力。天長市某鎮政府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天長是全國的糧倉,是商品糧基地,但現在要求天長五年栽樹50萬畝,這就需要天長拿出近1/3的土地用來栽樹,天長就不再是國家糧食基地了。
而為了保證完成今年的任務,天長市制定了《實現“森林增長”的實施意見》,對各級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實行造林綠化責任追究制,也就是“一票否決”,同時對各單位植樹情況進行督察。
天長市萬壽鎮是一個比較小的鄉鎮,今年的造林任務在全市倒數第二,即使這樣也有6654畝。當地竭盡全力擠出5000多畝土地用於栽樹,還有1000多畝沒法安排,鎮裏不得不流轉農田用於栽樹。
按照國家有關政策,土地流轉是不允許改變用途的。而記者在天長市等地看到,為了完成植樹任務,許多土地都像萬壽鎮一樣被緊急流轉出來栽樹,所以地裏那些即將成熟的小麥、油菜也就遭了秧。
據記者了解,滁州市各縣一般以每畝一年600元左右的價格將土地流轉出來植樹。對種莊稼的農民來説,這意味著一年要少收入不少。
除了用土地流轉解決大面積種樹問題,各地還讓更多農民在田裏間種上樹苗,然後由各村鎮一年賠償村民500斤水稻。某鎮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員説,政府有錢還行,如果沒有錢,那就只能給老百姓打欠條了。
這位鎮幹部還告訴記者,雖然森林增長工程上級都有一些專項資金,但樹苗補種、土地賠償、後期養護、人工費用都得鎮裏解決,這不管對哪一個鎮都是一筆巨大支出。
而更讓基層幹部發愁的是,錢可以想辦法籌,栽樹的地方卻沒辦法找。今年的任務完成了,明年、後年、2016年怎麼辦,誰也不知道。
滁州種樹,熱情高漲。為什麼?其實,這還與滁州近幾年推行的一個叫做“綠色滁州行動”的綠化工程大有關係。這項工程,領導重視、全市參與,最終目標是要:大手筆、高品位地實現創建國家級園林城市。這當然是件好事。可好事,更要辦好才行。要把好事辦好,就必須“以人為本、尊重規律”,千萬不能心裏想著做好事,卻讓人覺得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焦點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