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致富殿堂 >

多利農莊張同貴:祖祖輩輩是農民 蔬菜賣到CBD

發佈時間:2013年04月16日 06:39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理財週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成立8年,擁有9大基地,3萬畝農田,去年營收超1億

  作為多利農莊的莊主,張同貴吃得很挑剔。

  他每天的早餐都很講究:一碗紅薯粥,搭配兩份蔬菜。紅薯來自他的麗江基地,大米來自他的東北大米基地,蔬菜都是自己農莊的有機蔬菜。如果有可能,他還會吃點四川老家裏的泡菜。

  今年50歲的張同貴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他當過公務員、開過川菜館,最後還是回歸到農民,不過他是新式的挺起腰桿子的農民。雖然現在已經年收入一個多億,但他的言談舉止中透露著深深的“農民情結”。

  從2005年創辦多利農莊,經過近8年的發展,張同貴在有機食品行業已經小有名氣。從上海的浦東基地開始,多利農莊在全國已經有9大基地,三萬畝農田。在上海地區共有個人及家庭會員上萬人,企業會員超過50個,年營收達一億多元。

  今年初,張同貴出人意料地在陸家嘴開設了多利有機會所,將農業與八竿子打不著的“奢華”結合,朝著他的目標——成為“中國有機農業第一品牌”大闊步邁進。

  在陸家嘴建高端會所

  “傳統農業被人瞧不起,但我要打造現代都市農業,把腰桿挺直。”

  為了將多利有機會所打造成為一個高端體驗會所,張同貴重金請來上海世博會德國館原班設計團隊精心打造。

  “有機會”坐落于陸家嘴黃浦江畔,整個建築總面積逾1500平方米,會所共三層,地下一層,地上兩層。位於會所B1層的是“有機Caf岢”,一樓“大會客廳”,二樓有5個VIP獨立包廂,三樓是“私人專屬會客廳”。

  張同貴認為這個會所算不上高檔,因為裝修的三大元素就是簡單的木頭、玻璃和乳膠漆,體現出一個低碳的概念。

  “我們會所裏的餐廳不完全是餐廳,主要是體驗。這樣做的目的是更好得服務於CBD。CBD的人看起來很光鮮,吃的卻是十幾塊錢不衛生的盒飯。我們建這個會所,一是解決我們員工吃的問題;二是品牌展示,因為到農莊太遠了。”張同貴一身淡藍色條紋襯衫搭配牛仔褲的休閒打扮,面容清瘦,倚著沙發向理財週報記者介紹。

  張同貴認為中國一直有兩個錯誤的理念:一是長期以來對農産品(5.46,-0.06,-1.09%)的價格低估,農産品價格稍微高一點就認為不應該;二是過低的價格是對農民勞動的不尊重,所以農民就一塊地種來自己吃,另一塊種來賣。

  “我們做的有機農業是一個很驕傲的事情。我們覺得我們應該得到社會的尊重。”與傳統農業相比,張同貴更願意將多利定位為一個現代都市農業,“很多傳統農業還是被人瞧不起,但現在我要打造現代都市農業,把我的體驗中心放在陸家嘴,而且我們可以把腰桿挺直”。

  賣掉30家川菜館搞農業

  客戶包括上交所、期交所、君悅酒店、銀監局、證監局以及多家知名銀行。

  在創立多利農莊的時候,張同貴已經是擁有三十多家川菜館的老闆,他的初衷是做上海最正宗的川菜館。然而,一份酸菜魚改變了他後來的軌跡。

  當時的張同貴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現在的酸菜魚做不出十年前的味道?他問廚師,廚師説自己的廚藝沒變,問其他人也得不到答案。正巧有一次,他回四川老家吃了一次酸菜魚,正如十年前一樣美味。此時他才知道問題出在原料上,於是他毅然決定往上遊走,讓蔬菜回歸到它本來的味道。

  當然,張同貴並不是突發奇想,彼時他正就讀EMBA,潛心研究有機農業。而2005年,上海市政府剛好出臺了計劃打造5到10個100公頃蔬菜基地的新政策。張同貴抓住了這個機會,取得了位於浦東新區大團鎮上一塊1750畝土地的經營權。

  有機農業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土壤和水,為了使土壤和水達到有機種植的標準,至少需要三年的凈化期。這就意味著三年顆粒無收,而且要大量燒錢。張同貴只好賣掉了自己的三十多家川菜館,前期共投入2.2億元。

  張同貴的魄力源於對自己商業模式的自信,多利農莊採用先進的“從田間到餐桌”直供會員的服務模式,按照營養師建議提供各種蔬果搭配品種,會員通過互聯網下訂單,多利農莊會在配送前一天採摘,及時送抵客戶,保證新鮮。

  2010年,多利農莊的銷售額達到3000萬元,初步實現盈利。食品安全問題頻發,也讓有機農業成為風投追捧的熱門行業。2010年11月,青雲創投和漢理資本注資多利農莊8000萬元;一年後,以德同資本領銜的4傢俬募機構再次注資多利農莊1.8億元,這使得多利農莊開始了擴張基地的道路。

  多利農莊的銷售採用禮品卡和券的方式。除了上萬名個人客戶外,知名企業會員的加入更是對其質量的肯定,其中包括上交所、期交所、環球金融中心柏悅酒店、金茂君悅酒店、銀監局、證監局以及多家知名銀行等。

  産能和品類是挑戰

  我們的産能跟不上,因為基地要經過三年的土壤改良。

  相較于川菜館老闆,張同貴的農莊莊主生活並沒有想象中閒適愜意。

  現在,張同貴經常來回奔波于全國各地,尤其是自己的9大基地。剛剛從北京基地培訓歸來的張同貴表示現在生活節奏非常快,“想慢都慢不下來”。身邊的工作人員也直言張同貴是個名副其實的工作狂。

  張同貴酷愛打高爾夫,原來每年最多的時候打了160多場球,基本上兩天一場高爾夫。自從做農業以來,一年打不了10場球。不過,張同貴會抽時間,最多兩天做一次跑步、游泳,張同貴調侃自己游泳的時候經常“包場”,因為他基本上是十二點下班後才去游泳。

  但即使如此忙碌,張同貴還是不敢懈怠,因為他深知多利農莊可能面臨的挑戰。

  張同貴將挑戰歸為兩類:一是生産成本非常高;二是有機食品品類不夠豐富,産能和品類有限。

  多利農莊目前員工包括臨時工幾千人,雇傭農民的工資也是很大的開銷。據了解,現在每位農民每人每畝的工資是2000到3000元,還要為其繳納社保等。而更大的問題是産能和品類限制了多利的發展,現在客戶在多利購買蔬菜是沒有選擇權的,多利種什麼,客戶吃什麼。而目前多利的品種僅限部分果蔬,今年才新增加了大米和雞蛋,其工作人員表示,以後還會增加雞鴨肉等。

  雖然多利正在建設其他的基地,共有三萬畝,但目前有産能的只有三千畝。張同貴把市場圈定在北京和上海兩地,但目前仍供不應求。

  不過,張同貴對自己從事的事業充滿信心,他在給員工培訓的時候説,“這是一份積德行善的事業。”張同貴將多利的核心競爭力歸納為三點:一是多利從事的是低碳循環再利用;二是擁有一支國際化背景的團隊;三是聘請農業技術專家。

  “今年我們的銷售目標是兩個億到三個億,因為我們的産能跟不上,要經過三年的土壤改良。”現在對張同貴來説,迫在眉睫的就是增加産能。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經
  • 聚焦三農
  • 農廣天地
  • 生活567
  • 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