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致富殿堂 >

堅韌的“蕁麻”——記青海互助鄉村致富&&人牛才旦尚

發佈時間:2013年04月12日 08:30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海東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蕁麻是一種青海土生土長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以其堅韌不拔的性格和毅力散佈在土鄉大地上。土族人用這種“植物玫瑰”製成的獨具風味的蕁蔴餅(也稱“背口袋”),享譽四方。

  在互助土族自治縣巴扎藏族鄉峽塘村的蕁麻坑自然村就有這樣一位有著蕁麻堅韌品格的能人———牛才旦尚,在艱苦的環境裏不僅使自己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而且引領著鄉親們共同奔走在建設小康的道路上。

  現年33歲的牛才旦尚,文化水平並不高,上完小學後便回家幫助父母務農,農閒時節便趕著一大群牛羊穿梭在祁連山的溝溝岔岔裏,成了名符其實的“擋牛娃”。

  “靠山吃山,靠海吃水。”在北山這個地大物博的天然園林裏,放牧牛羊、採挖冬蟲夏草成了村民們的主要收入來源。牛才旦尚也過了幾年這樣的日子,14歲時不安於現狀的他跟著部分“來錢快、掙錢好的人”到甘肅等地淘金。可由於年紀小,又無經驗,淘了三四年,他的收入並沒有使家裏的生活得到明顯的改善,於是他又乘上南下的列車,背著行囊到四川等地打工。2003年,考慮到父母年事已高,牛才旦尚回到了家鄉。

  回到家鄉後,正好遇到修建學科電站時徵用了他家的一塊地,他就用這幾千塊的徵地款買了一輛農用車,到電站拉砂料打工。一段時間後,一邊打工一邊私募著創業的牛才旦尚發現北山在牛羊養殖及存欄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但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村民的好牛羊只能賣給外來販子,群眾辛苦勞作的收入並不高。抓住這個致富切入點後,他從2004年起開始嘗試著搞起了牛羊販運。用多年來的積蓄及申請的牛羊養殖貼息貸款,湊了3萬元開始了他的創業致富夢。萬事開頭難,第一趟買賣他不僅沒有賺到錢,還賠了4000多元。可他並沒就此放棄,而是多方交流尋找失利的原因,發現他在估計羊的重量時還不到位,使他吃了很多啞巴虧。於是他多次向從事牛羊販運的生意人請教,並在自家的羊圈裏反復試驗,逐步摸到了門道,掌握了估羊的技術要領。之後,他又收了一車羊,竟賺了600多元。生意漸漸走入正軌的牛才旦尚在兩年後不僅還清了貸款,還賺了1萬多元。而鄉親們也不用再發愁牛羊賣不出去、賣不上好價錢,在他的帶動下,村民的戶均純收入有了明顯的增加。

  2005年,頭腦活泛的牛才旦尚利用北山的氣候、自然優勢,決定開闢第二條發家致富路--苗木種植。當年,在他的帶領下,村裏的8戶人家種植了30多畝的雲杉、柏樹、丁香、楊樹苗。為了管理好苗木,他每天早出晚歸,白天在田裏侍弄苗木,晚上學習科技知識。同時他四處拜師學藝,訂閱了多種種植技術書籍,並通過報紙、雜誌、互聯網等各種途徑了解最新的資訊。一份耕耘一份收穫。2007年,他們的第一批苗子賣出去了,戶均純收入達到了1萬多元,這比種植傳統農作物的收入提高了一倍多。至2009年,這幾戶人家的戶均純收入達到了3.5萬元。

  自己富了不算富。於是,牛才旦尚動員更多的村民加入到苗木種植的産業中,並及時為大家提供種苗,進行技術指導,聯絡銷路。在他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種起了苗木,大家的收入在逐年提高。至2012年,全鄉苗木種植已形成規模,他的苗木種植面積也迅速擴大到50畝。

  2007年,牛才旦尚光榮的成了一名中國共産黨黨員。他積極響應鄉黨委、政府提出的“發展特色旅遊經濟”的思路,結合村委會發展農家樂、茶園帶動群眾致富的想法在元甫村租了一處農家院開起了茶園。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他的茶園只開了3個月時間就歇業了,可就是這短短的3個月時間讓他嘗到了甜頭,除去人工工資、房租和設施投入,他凈賺了1萬多元,月均收入4000多元,這比在外面打工強多了。

  牛才旦尚,這位樸實的藏族漢子,以其蕁麻般堅韌的品格,帶領鄉親們走上了一條寬廣的致富路……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經
  • 聚焦三農
  • 農廣天地
  • 生活
  • 567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