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6年來,黃平縣舊州鎮農民曹龍華經過不斷的學習與摸索,利用室內養殖池養殖大鯢的技術已經獲得成功。目前,他建設的大鯢養殖池已達面積1400立方米,養殖成年大鯢160尾,價值64萬元(按市價每斤1000元,成年大鯢4斤計算),靠着這一技術,走上了致富路。
大鯢是當地特有的一種野生珍稀兩棲動物,屬國家二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也是我國農業産業化和特色農業重點開發品種即野生動物基因保護品種。近年來,隨着自然環境的變化和人們對舌尖上的追求,黃平的野生大鯢已瀕臨滅絕,如何在保護好野生大鯢的基礎上又滿足人們對美味的需求,使其成為當地百姓增收致富的資源,“人工養殖”,即能保護野生大鯢,又能發展特色農業,在一次聽到專家的講座後,曹龍華開始萌生了養殖大鯢的想法,從2008年開始,他先後投入資金40萬元,研究大鯢的人工養殖技術,建造了孵化池,稚幼鯢池和成鯢池,取得了初步成功,養殖面積從最初的108平方米發展到2013年的1400平方米,數量從380尾幼鯢發展到160尾大鯢種魚,規格從10-20克/尾經多年養殖到現在規格達到4-6斤/尾,雌雄配比1:1,即雌雄各為80尾,經過幾年的探索,曹龍華掌握了大鯢的全套育苗養殖技術,預計到明年將産出幼鯢16000尾,按稚鯢10元/尾,可獲利人民幣16萬元。下一步,曹龍華打算到2017年擴大養殖規模至28000平方米,養殖數量達5萬尾,不僅經濟收入達50萬元以上,還將發動該村村民共同參與養殖,形成大鯢養殖特色村。
據了解,黃平縣近年來把特種養殖作為引導當地農民發家致富,促進漁産業發展的重要補充,積極幫助農戶開發特色養殖産業,先後建成了泥鰍、大鯢等示範養殖基地,為全縣漁産業多元化持續有序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