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雲南頻道4月9日電(記者白靖利)雲南昆明東川區的小江,因河水呈乳白色被媒體戲稱為“牛奶河”。記者調查發現,一些村民稱直接用河水澆灌會導致西瓜減産,而環保部門卻稱“符合水質標準”。如此咄咄怪事,讓村民困惑不已。
記者2日在東川區拖布卡鎮看到,正處於枯水期的小江在這裡只有細細的一條水流,河床上覆蓋了連綿數公里的乳白色沉積物,其顏色和附近一處尾礦庫內的物質非常相似。
在下游與金沙江的交匯口,相比金沙江水,小江水帶有明顯的乳白色,灘塗上同樣有大片乳白色沉積物。
記者看到,灘塗附近一片面積數百畝的沙地上種著西瓜,和其它瓜地不同的是,這裡還多了一個面積約2畝的池塘,小江水先引入池塘,再灌溉西瓜地。
村民王朝芬告訴記者,池塘是用來澄清河水的,因為不敢直接用河水澆灌,否則瓜藤上就會蓋上一層厚厚的黏稠物質,影響西瓜的光澤和品質,還會導致減産。
儘管建了澄清池,村民們還是感覺西瓜越來越難種了。王朝芬家的西瓜本該下月上市,現在卻出現了不少死瓜。“眼看要成熟的瓜都死掉了,大窩大窩的,今年肯定要減産。”她指著一片已經枯萎的瓜藤説。
拖布卡鎮上遊的湯丹鎮灑海村的一個蔬菜種植基地,由於連年乾旱,村民們不得不在一個月前也修了一個澄清池。負責澆灌的劉祥科説,變白的水會污染蔬菜,而且堵塞輸水管道,最近濃度比以前小了,才開始用來澆菜。
相比灌溉,更讓許多村民揪心的是飲用水。格勒村村民梅永芳就住在河邊,他的生活用水卻要從十多公里外的水電站引來。一直生活在小江畔的大荒地村88歲老人韓紅英也向記者訴苦,引來的山箐(意為山溝)水很難喝,小江水現在又不能喝。“稠得很,一大股臭烘烘的味道,吃不下去。”老人説。
對於小江水質變壞的原因,一些村民指向上遊的選礦企業。1983年起就在小江邊種瓜的鐘文發説,以前的水都是清幽幽的,上面開礦後就都變了,“這幾天的水還算好的了,哪像前幾年變化很大。”“只要上面的礦不排污水就變清,只要一排就變白。”劉祥科也告訴記者。
東川境內銅、鐵、磷資源豐富,尤以採銅煉銅出名,被稱為“天南銅都”。大規模的開採冶煉,給當地帶來巨大的環保壓力。東川區環保局的一份材料中提到,“就全省乃至全國而言,東川也是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的重點地區”。該局局長王傑雲介紹,僅在湯丹片區,對小江造成污染隱患的選礦企業就有45家,2012年6月開始整頓後,目前生産的還有17家,停産28家,還有4家長期處於停産狀態。
記者2日採訪王傑雲時,他表示並不認同村民們小江河水灌溉有害的説法,“現在的河水拿來飲用和灌溉都沒問題。”王傑雲説,半年來當地採取處罰違規企業、修建尾礦庫、加大監測力度和頻次等措施,已實現“堅決不讓一滴廢水流入小江”,全年沒有發生一起環境污染事件,而且還“投入鉅資,掀起了環保設施建設的高潮”,目前已有兩個尾礦庫投入使用,庫容總體達到近四百萬立方米。
東川區環保局提供的水質監測數據也顯示,今年三月,小江的水質情況達到了IV類水質,符合環境功能要求,主要污染物總磷、砷、鉛的含量均達到相關水質標準。
對於河床上的白色沉積物,王傑雲起初表示,這是經過幾千年的沖刷逐漸形成的白色泥土,屬於正常的顏色,與選礦企業尾礦的排放沒有直接聯絡,“現在監控這麼嚴格的情況下,企業沒有可能將污水偷排出去,而且真正的選礦污水,由於添加了選礦藥劑,應該是黑色才對。”
當記者追問,東川區第一個尾礦庫2008年底才投入使用,之前的選礦污水如何處理時,王傑雲又承認,此前大部分選礦污水直接向水體排放,河床裏的白色物質是2012年整治前留下的,其成分與尾礦庫的白色物質大體一樣。但他沒有正面回答這些物質是否有害的問題。
王傑雲4日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説,2日的説法“沒説清楚”,應該是小清河(和小江交匯的另一條河)的水能喝,小江水不能喝,但他堅稱小江水能用來灌溉。
目前,東川區有關部門已表態將加強整治,並公佈了污染舉報電話。對此,當地村民並不買賬,“治理行動搞了這麼多次,水質卻是越來越讓人不放心。”劉祥科仍打算繼續使用澄清池,他指望著今年能夠多下點雨,這樣就不用抽取“看著都難受”的河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