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開欄的話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染色饅頭、問題奶粉、地溝油、塑化劑……“舌尖”問題不絕於耳,餐桌煩惱越來越多,食品安全成了老百姓的一塊“心病”。另一方面,人們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一些食品安全知識,讓自己和家人盡可能吃得放心、健康。
從本期開始,本版將連續推出“我的舌尖安全”專題報道,與您共同關注餐桌熱點,力求為您提供科學、實用的食品安全知識,也歡迎讀者朋友們積極提供相關線索、知識和建議。
——編 者
●新鮮豬肉有光澤,呈淡紅色,紋理細膩,肉質柔軟緊密,脂肪潔白且帶有香味
●飼喂過“瘦肉精”的豬,瘦肉往往過於豐滿,豬肉的皮下脂肪只有薄薄一層,或者根本沒有,只是皮貼著瘦肉
在菜場為家人選購豬肉,是北京市朝陽區居民吳阿姨多年來養成的習慣。“這些年感覺豬肉越來越沒有肉香了。買肉時我都是精挑細選,但到底能不能買到放心肉,我心裏也特別沒底。”
對很多老百姓來説,豬肉是餐桌上的必需品。豬肉是營養滋補之上品,除了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成分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等人體需要的元素。然而,無論是“吃豬肉等於自殺”的陳年舊帖,還是近來的黃浦江死豬事件,都讓老百姓對豬肉的安全性打上了一個問號。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沒有證據表明現在“吃豬肉”會導致“折壽”,“吃豬肉等於自殺”的説法明顯缺乏依據。事實上,早在去年底,農業部就對“吃豬肉等於自殺”的相關疑問一一澄清,並從生豬出欄時間的合理性,對催眠鎮靜藥的禁用,飼料的安全標準乃至抽檢結果,給出“豬肉總體安全”的結論。
但是,由於部分養殖戶科學知識匱乏,並受經濟利益驅使,養豬業中仍可能存在過量濫用藥物現象,導致藥物在豬肉中殘留,人們食用後將會影響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該如何選好肉、放心肉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的肉品專家李興民介紹説,買豬肉時,根據肉的顏色、外觀、氣味等可以判斷出肉的質量是好還是壞:
新鮮豬肉有光澤,呈淡紅色,紋理細膩,肉質柔軟,脂肪潔白且帶有香味;肉的外層有稍帶乾燥的膜;切口稍帶潮濕而無黏性;肉質緊密富有彈性,手指壓後凹陷處立即復原。次鮮肉肉色較鮮肉暗,脂肪呈灰白色;表面帶有黏性,稍有酸敗霉味;肉質鬆軟,彈性小,輕壓後凹處不能及時復原;肉切開後表面潮濕,會滲出混濁肉汁。變質肉則呈高度乾燥或高度濕潤,黏性大,表面若干燥時顏色變成褐灰色,並常帶有黴點或黴斑;肉質鬆軟無彈性,指壓後凹處不能復原,留有明顯痕跡。
怎樣辨別含瘦肉精的豬肉呢?專家介紹説,首先,消費者要在正規肉食專賣店或超市購買豬肉,並認準檢驗檢疫合格章。第二,不能買過瘦的肉。飼喂過“瘦肉精”的豬,瘦肉往往過於豐滿,豬肉的皮下脂肪只有薄薄一層,或者根本沒有,只是皮貼著瘦肉;而正常的豬,無論怎麼瘦,總是要有一些皮下脂肪的。第三,“瘦肉精”豬肉比較柔軟,彈性較差,肉色過於鮮紅,易有汁液流出;而健康豬肉彈性好,色澤多為淡紅色,無汁液或較少汁液流出。
此外,為避免細菌感染,在食用豬肉時還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在處理生豬肉後,要立即用肥皂徹底洗凈雙手,清洗曾與生豬肉接觸過的臺面和容器;生熟食品的刀和菜板要分開使用,生熟豬肉和食物應分開儲存,以免交叉污染;吃火鍋時應使用兩套不同的筷子和用具來分別處理生熟肉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