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張冬新,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示範戶,江蘇南通市通州區西亭鎮人,剛過而立。2007年他把在外打工掙的20余萬元全部拿出,在自己的村子承包了30畝土地養殖南美白對蝦,開始了他的創業路。南美白對蝦養殖由於市場跌宕起伏、病害不易防控等因素,對於大多養殖戶來講存在較大風險,稍有不慎,血本無歸。張冬新憑着嫻熟的養殖技術、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短短幾年使他建成了520畝鋼架設施大棚的養殖規模。在他的組織帶領下,組建了3個南美白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共有社員123人,發展養殖面積2100余畝。
一、咬定目標,攻堅克難剛開始養時,由於對整個養殖業缺少了解,選擇養殖南美白對蝦這一項目,也帶有一定的盲目性。從池塘開挖、水質培育、苗種投放、養殖管理等環節,張冬新越養越覺得害怕,但是錢已投入,別無退路。他咬咬牙,認真做好各項管理工作,對遇到的問題仔細琢磨,自己不能解決的記錄在本子上,向其他養殖專家、養殖能手請教。為了掌握南美白對蝦養殖的核心技術,張冬新先後多次到浙江、上海及周邊縣市基地學習,同時,每天抽空在網上了解南美白對蝦養殖的相關知識。經過細心專研,他終於解決了大棚養殖前期水質難肥,中後期病害防治困難等問題,養殖的南美白對蝦成活率高,個體生長快速,土池畝産量達500公斤,大棚畝産1000公斤。
二、適應市場,探索創新。多年的養殖經歷,讓小張總結了一條經驗:農民搞養殖一定要跟着市場走,發展思路也要跟着市場轉。開始他是養殖土池,慢慢的他發現土池蝦集中上市,價格不容易上去,還容易受氣候影響,養殖效益提升空間不大。能不能像反季節蔬菜那樣,生産反季節南美白對蝦,他學習了浙江的大棚養蝦,開始設計省工省本的大棚,2010年開始用30畝大棚作試驗,延長了生長期,一茬養殖變為兩茬養殖,當年就實現每畝5000元的效益,成功後2011年馬上又擴大規模。2012年,他不滿足現狀,為了使投苗時間再提前,購置了4台鍋爐,滿足了池塘水溫的需求。通過這些改造,可使對蝦上市延長或推遲20天,每畝可增效2000元以上。
三、刻苦鑽研,善於總結。在養殖管理上,張冬新堅持“養大於防,防大於治”的養殖理念,南美白對蝦自身具有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的特徵。如果從源頭和養殖過程管理好,可以大大降低發病率,提高養殖效益。經過多年的專研,他覺得要養好蝦着重做好以下幾點:1、選購優質蝦苗。每年從海南大型育苗企業直接購買一代南美白對蝦的無極幼體,自己培育。2、選擇優質餌料。通過對比,從幾大飼料品牌中選擇最適合的品牌飼料,質量穩定,餌料系數低,減少污染。3、堅持肥水養蝦。從無極幼體培育就開始肥水,具有一定肥度的水體,溶氧量豐富,並且水體穩定,不易造成蝦體應急反應,減少病害發生。4、堅持每天巡塘,檢測水體指標。仔細巡塘,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水質指標如超標,及時調節。
四、示範帶動,任勞任怨。“一人富不算富”,張冬新作為一名漁業科技入戶示範戶始終牢記自己的職責,他在2011年8月將周邊的23戶養殖戶組建成立一個合作社,2012年在他又在騎岸鎮組建了誠昌、鑫海兩家南美白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入戶養殖戶達67戶,養殖面積1200多畝。領着周圍養殖戶共同致富。為了保證社裏養殖戶飼養到優質的一代苗,他南下海南,直接與海南大苗種企業簽訂協議,購買無極幼體培育到幼蝦,再將苗種分到戶頭。為了提高社員們的養蝦技能,他還經常邀請專家來作技術講座,自己出資購買養殖書籍發給大家。為了保證飼料質量和壓低價格,對飼料統一購買。在銷售時又幫助他人一起銷售。他按照五好合作社的要求,大力發展南美白對蝦産業,帶動廣大社員共同致富,爭做養殖致富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