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菜的不如販菜的。但是在敦煌市七里鎮杜家墩村,有個叫馬新艷的婦女,卻把這個常理掉了個個兒:種菜遠比販菜好。
提起馬新艷,杜家墩村人人都豎大拇指:她從販菜戶到今日響噹噹的“種菜王”,從不會種菜到今天滿棚青蔥,是科技種田讓她走上了致富路。在她的帶動下,如今的杜家墩村特色蔬菜産業已具規模,成了敦煌響噹噹的特菜專業村。
早幾年,馬新艷一直和丈夫王天全販菜。那時候,她的心裏就起了“小九九”:家在農村,又有承包地,為何不嘗試種菜?馬新艷開始種起了露天蔬菜,起初效益還不錯,漸漸市場上各種時令蔬菜多了起來,看著自家沒有多大競爭優勢的露天菜,她瞄上了大棚蔬菜種植。大棚蔬菜不僅品種豐富、四季常青,而且可以打時間差反季節銷售。這樣,馬新艷和丈夫新建了3座日光溫室大棚。
初種溫室,種什麼、怎麼種都成了大問題。雖説已有不少露天種菜經驗,可對從未接觸過溫室的馬新艷夫婦倆而言,他們還是新手。黃瓜、西紅柿等大眾菜成了首選,當年微薄的經濟效益,讓他們重新動起了腦筋。經過實地考察,王天全發現,露天苦瓜、絲瓜1公斤也就2元多,可是冬天溫室裏種植的竟能賣到八九元。兩口子一商量,第二年在溫室實驗種了一些苦瓜,竟收益不小。這次小小的嘗試讓他們明白:種菜也得講方法,不光要會種,還要巧種。
二代日光節能溫室示範推廣時,馬新艷決定將自家3座舊溫室進行改造,真正實現科技種田。通過四處考察,反復對比,兩口子做出了一次大膽嘗試──有機無土栽培種植。為了真正做到科學管理,馬新艷主動承擔起了家裏的農活,鼓勵丈夫去聽講座、上網學習、實地考察。在不斷摸索和總結中,他們在種植過程中廣泛應用了穴盤育苗等新技術,提高了種植的科技含量,同時也增加了種植效益。
憑著踏實肯幹的作風和獨到的創業思路,馬新艷夫婦將大棚蔬菜種植做出了自己的特色,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創業明星。但是,他們沒有忘記曾經幫過自己的那些鄉親。起初好多村民都怕風險太大不願種植,馬新艷就耐心地為大家算經濟賬:棉花──旱澇保收、收入穩定,若要大幅度增産難,因為這年頭科技含量決定咱農産品價格;特菜──提前投資,假如真能選好品種,悉心管理,種成綠色無公害蔬菜,不怕賣不出好價錢。經她這麼一分析一鼓勵,村上幾個膽大的農戶開始種植溫室特菜,而且效益越來越好。
在婦女小額擔保貸款的支持下,馬新艷去年至今不僅將4座溫室種植了黃瓜、絲瓜、苦瓜和冬瓜等特色蔬菜,還搭建了2座拱棚,目前,已經開始上市銷售,銷售很旺。
特色蔬菜種植,讓一家人的生活越過越好。馬新艷常常説:“以前幹啥事都怕有風險,如今有了實打實的收穫,心裏算是踏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