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在廣西河池市大石山區散養的黃牛、水牛主要以青草為食,其肉質鮮嫩可口、營養豐富。牛肉常常成為人們餐桌上必備的佳肴。
然而,從2010年起,在河池市場上牛肉價格從毎斤10多元、20多元到30多元不斷飆升,令提籃買菜的市民望肉興嘆。
“1斤牛肉35元,相當於3斤豬肉的價格,太貴了。”過年期間,在河池市金城江農貿市場買菜的黃宏軍為了讓餐桌上樣樣齊全,他在牛肉攤前轉了幾圈,才下決心掏錢買了2斤牛肉。
而肉攤老闆彭江也很無奈:“養牛的人越來越少,活牛價格也越來越貴,牛肉如果不賣到這個價,生意就做不下去了。”
近日,筆者走進河池市農貿市場、走訪相關部門,探究牛肉價格不斷飆升的原因。
牛肉價是豬肉的3倍
在金城江農貿市場,銷售牛肉的攤位有10個,彭江的攤位1.8米長,上方懸挂“彭氏好牛肉專賣店”,這個攤鋪是牛肉行裏唯一懸挂專賣店牌子的。
彭江與妻子有大致分工,他負責到宜州牲畜交易市場或村裏買牛,妻子在攤位賣肉。
“平時一天就賣一頭牛,過年的時候好賣一些,有時一天能賣2頭牛。”彭江説。
彭江説,去年底,1斤牛肉價格超過30元,而豬肉價格穩定在1斤11元左右,“牛肉價是豬肉的3倍,很多人想吃牛肉,但到肉攤一問價錢就走開了。”
彭江説,由於活牛肥瘦不同,購買活牛一般不稱重量,而是以1頭牛有多少斤肉算價,年前,1頭約300斤肉的活牛,1斤肉最高賣到38元,買1頭活牛就要11000多元。
彭江算了一筆細賬,按平時1天賣1頭牛計算,賺錢主要靠賣牛內臟和牛皮,扣除攤位費每天110元,每頭牛上稅40元,加上屠宰費用,剩下沒有多少錢賺了。
彭江説,活牛多數是從宜州牲畜交易市場買來的,自己到鄉下找牛很難,“有時走了幾個村,都看不到一頭牛。”
年後,牛肉價格有所回落,但由於農村養的牛越來越少,彭江估計牛肉價格每斤不會低於30元。
據了解,河池地區每天在各農貿市場銷售約20頭牛,雖然牛肉比豬肉更富有營養,但由於價格太高,多數市民還是以購買豬肉為主。
牛的數量逐年減少
養1頭200斤的豬半年就能出欄,而養1頭有300斤肉的牛,最少要3年時間。養牛週期長、成本高,是牛存欄量逐年減少的原因之一。據河池市畜牧管理站站長韋歡介紹,2000年,全市牛存欄數為65萬頭,而現在全市牛存欄數只有40多萬頭,每年出欄約18.5萬頭。
“存欄10頭以上就算養牛大戶了,”據統計,2005年,河池市存欄10頭以上養牛大戶有1100戶,而目前存欄10頭牛以上只有572戶,存欄100頭牛以上大戶只有一戶。
韋歡説,1頭水牛1天要吃30公斤左右青草,1頭黃牛1天要吃15公斤左右青草,由於河池山多地少,規模種草養牛比較困難,長期以來河池養牛主要以散養為主。
韋歡認為,河池市牛的飼養量逐年減少,其原因,一是由於購買農機得到大量補貼,不少農民把牛賣掉購買“鐵牛”;二是種桑養蠶及種植甘蔗農戶增多,使用牛耕減少;三是大量農民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減少;四是實施林權改革後,農村沒有大面積集體牧場;五是不少地方農民賣牛買馬現象普遍,認為養馬既可耕作又可馱物,也導致了牛數量的減少。
韋歡坦言,政府對養牛大戶沒有相應扶持政策,也是養牛大戶不斷減少的主要原因。
牛存欄量不斷減少,讓牛馬交易市場也大量萎縮。目前,河池市除了宜州牲畜交易市場外,其他縣包括河池城區均沒有專業牛馬交易市場。
筆者從廣西宜州市水産畜牧獸醫局了解到,宜州牲畜交易市場是目前廣西規模最大的牛馬交易市場,平時圩日有100多頭牛交易,年前圩日有400多頭牛交易。
加大扶持方可破解困局
據了解,農村養牛數量逐年減少,在廣西已是普遍現象。宜州牲畜交易市場在平時圩日交易的100多頭牛中,河池本地的牛只佔30%,70%的牛來自廣西其他地區及雲南、貴州等省。而從交易市場銷售出去的牛多數也是運往外地。
如何扭轉這種局面,韋歡説,政府要加大對能繁母牛的養殖補貼,加大對養牛大戶資金扶持力度,提高農戶養牛積極性。同時,要通過土地流轉承包方式,擴大種草面積,擴大牧場,為規模養殖打好基礎。
同時,改良品種,提高牛的出肉率,縮短飼養週期,也是提高牛出欄數量的重要途徑。
韋歡介紹,環江毛南族自治縣下南鄉育肥牛是一種成功飼養模式,該模式通過圈養喂青草料,18個月可以出欄。該鄉每年可出欄“菜牛”2000多頭。 韋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