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市場信息 >

豆粕價格何時不再被天氣忽悠

發佈時間:2013年03月05日 16:49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鳳紝鍙兘鏄綉緇滃師鍥犳垨鏃犳欏甸潰錛岃紼嶅悗灝濊瘯銆/h3>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根據2013年初公佈的一份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從國外進口大豆5838萬噸,比2011年增加11.2%,進口均價每噸為599.3美元,比2011年上漲5.8%。中糧期貨高級分析師王在榮表示,因為美國慣用的“天氣炒作”,2012年,我國進口大豆在理論上要多花費很高的代價!要知道,1995年前,中國還是世界上有名的大豆出口國,究竟是何原因,使得中國需要從國外進口如此多的大豆,而又要花費如此高的代價?

  大豆進口數量遞增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肉類食品需求大幅增加,由此促進了豆粕飼料加工業的擴張。但國産大豆由於生産規模較小、生産地域較為分散、化肥成本較高等原因,價格相對較高,而國外多是農場種植和機械化生産,價格相對較低。因此,從1996年起,我國開放大豆市場,從國外進口大豆,而國際上主要生産大豆的是美國和南美洲國家,其中美國擁有大豆價格的話語權。

  統計發現,1995年~2011年,我國歷年進口大豆數量分別為29萬噸、111萬噸、288萬噸、319萬噸、432萬噸、1042萬噸、1394萬噸、1132萬噸、2074萬噸、2018萬噸、2659萬噸、2824萬噸、3082萬噸、3744萬噸、4255萬噸、5480萬噸、5263萬噸。與此同時,中國國産大豆的産量逐年下降,從2010~2011年度的1510萬噸降至2011~2012年度的1448萬噸,2012~2013年度預計進一步減至1260萬噸。隨著國産非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的不斷減少,中國大豆現在對外依存度已超過80%。農業部統計顯示,2012年,國産大豆種植面積達8682萬畝,較2011年下降13.8%,這是國産大豆種植面積連續下降的第五年,如果繼續下去,中國大豆種植面積或會繼續萎縮。

  進口價格連漲

  中國對從國外進口大豆的依存度越來越高,進口大豆價格每年也在遞增。據不完全統計,2004年我國進口大豆年度均價每噸為345美元,2005年每噸為292.5美元,2007年全年進口均價為每噸372美元,2011年進口均價每噸為566.8美元,幾乎每年都有大幅上漲。進口大豆連年漲價,食用油生産企業只能通過提價的方式,將其轉嫁給消費者。

  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之所以仍堅持從國外進口大豆,主要原因在於中國國內大豆的市場價格一直高於國際市場價格。比如1990年國內市場價格每噸為331.72美元,國際市場價格每噸為246.8美元;2000年~2003年,國內和國際市場的大豆價格差較小,平均每噸為77.5美元;2004年~2007年大豆的國內和國際市場價格差擴大,平均每噸為158.7美元;2007年國際市場價格每噸為345美元,國內市場價格高達502.6美元。國內外市場上大豆價格的巨大差異主要原因還在於美國和歐盟等發達國家為農業提供了大量的補貼。

  從1996年開始,美國每年都拿出190億美元補貼大豆生産,加上美國農業機械化程度高,導致大豆生産成本遠低於我國,價格也遠低於我國大豆。而美國出口到我國的大豆基本上都是轉基因大豆,其出油率也高於我國大豆。再加上我國對進口大豆門檻限制較低,目前對進口大豆只徵收3%的關稅,沒有過渡期及進口限制等規定,從而造成國外大量價格低廉、出油率高的大豆出口到我國。

  “逗你玩”沒商量

  從2012年初開始,美國農業部大幅調低美國大豆産量,原因是美國正在遭遇“50年不遇的大旱”。於是,國際糧價開始走高,特別是國際大豆、豆粕價格漲幅巨大。中國企業擔心後期買不到貨或者價格可能更高,就在價格高點時大量採購。然而,就在中國企業高價採購大豆後,美國農業部卻又調高了美國大豆産量的數字,大豆價格更是一路暴跌,這無疑給中國食用油生産企業造成了嚴重虧損,以至於很多油廠被迫停工減産應對困難。

  無獨有偶,在2004年、2008年同樣發生過這樣的案例。據悉,美國農業部報告是影響大豆市場走勢的重要因素,農業部數據的增加或減少,先是影響芝加哥大豆走勢,繼而影響中國壓榨企業的採購成本。不少業內人士表示,2012年進口大豆的壓榨企業基本是虧本的,因為美國農業部有操縱數據之嫌,其先前的報告“誘導”大量的中國貿易商搶購待漲,給國內豆油壓榨企業造成誤判。

  中糧期貨分析師王在榮表示,災害因素往往只是個由頭,每當有類似由頭時,都會出現農産品價格大幅波動。因為美國壟斷了天氣報告發佈權,具體乾旱的程度以及對大豆産量的具體影響,全都根據美國發佈的數據,因此他們每年都會利用天氣進行炒作,往往先説天氣原因會造成大豆減産,忽悠有著大量需求的中國企業在價格高位時買入,之後美國再發佈另一種數據,使價格驟降。比如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在美國大豆上市前後,作為國際大豆貿易定價基準的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大豆期貨價格發生劇烈波動,導致大量中國大豆加工企業高位採購,並在隨後的價格回落過程中,由於無力支付貨款或高成本帶來的鉅額虧損而陷入危機,2008年,更有一家大型中國油脂企業因此而落得股權全部轉讓給國外的下場。

  當然,這與中國缺乏權威的有實力的第三方農業諮詢機構,發佈獨立的全球性的農産品報告,以及不能清楚了解美國農産品的現狀有關係。不過説白了,在進口大豆價格這個問題上,美國一直在通過“天氣炒作”的方式來“逗你玩兒”,並間接強迫中國企業購買。 馮偉傑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經
  • 聚焦三農
  • 農廣天地
  • 生活
  • 567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