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養殖蟾蜍?乍聽之下,感覺挺新鮮的。這與蝎子、蛇、壁虎、蜈蚣並稱“五毒”的醜東西也有人養了?
象珠鎮派溪呂村後塔塘山上蟾蜍養殖基地的胡松初就看中了這個市場。56歲的胡松初中等個子,黝黑的臉上滿是滄桑,由於一次工傷事故,左手只有一個大拇指倖存。
養殖場在山上,離派溪呂村並不遠。山坡平地前有三口大池塘,胡松初説:“幾萬隻蟾蜍全在這裡。”
“能否給我捉一隻看看?”
“蟾蜍要到晚上才出動,白天想看還真不容易。”
“不過我可以給你看看我採集來的蟾衣。這裡一共有2000多張天然蟾衣,按30元一張計算,能賣6萬多元呢。”胡松初説,“你可別小看這些蟾衣,它們在醫學上對治療腫瘤有著特殊的療效。”
第一年沒有採到一張蟾衣
幾年前,胡松初在廠裏做衝床工時,因操作不當,右手除大拇指以外的四個手指頭都斷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電視上看到一期節目專門介紹了人工蟾蜍養殖,節目上介紹蟾蜍是一劑珍貴藥材。人工養殖蟾蜍?他只覺得眼前一亮。
2008年,胡松初千里迢迢跑到北京學養殖蟾蜍的技術,還從浦江引進了200多只蟾蜍準備小試牛刀。“這是我二次創業,我傾注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胡松初説。
可理論和現實畢竟還是有差距的。第一年養殖蟾蜍,胡松初沒有採集到一張蟾衣。
他説,蟾蜍和蛇一樣,身上經常要蛻下一層皮,稱為蟾衣,具有清熱解毒、止痛鎮靜等功能。可蟾蜍都是在夜晚蛻皮並且邊蛻邊吃,很難採集到。儘管他很勤快,一到夜間,就守在池塘邊靜觀蟾蜍習性,仍未看出門道,往往是蟾蜍將皮蛻下吃得所剩無幾才發現。
胡松初不甘心,又到北京、南京等地參觀學習,並認真閱讀有關書籍,了解蟾蜍的生活習性、生存環境、飲食及繁殖的規律,這回他滿載而歸。
“真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蟾蜍在蛻皮之前是有特徵的,背部高高拱起,身上像被雨淋過一樣。以前並沒有發現這一特徵,如果這時不採集,就前功盡棄了。因為在自然蛻皮前才能採集到蟾衣。”胡松初説起取蟾衣,顯得特別高興。
承包上百畝山地專業養殖
這一年,他決定擴建場地,他承包了位於象珠鎮後塔塘山上的100多畝地,為了進出方便,他投入了數萬元拓寬了山路,挖深了隔出的3口大池塘,約20畝,又在池塘邊的坡地上平整出一塊空地,把家也安在了山上。
在胡松初的屋外,挂著一個“金華市殘疾人扶貧基地”的牌子。原來,胡松初因為手指殘疾,自創辦蟾蜍養殖場開始,就得到了市殘聯的支持和幫助。“正因為有了殘聯的支持,我辦養殖場才更有信心和底氣。”胡松初説。
自打養殖蟾蜍,胡松初就變成了夜貓子。為了擴充野生蟾蜍的種源,他經常三更半夜頭戴礦燈,提著蝦籠,夜行于阡陌小道、田坎溪溝。
這些年,他自己捉獲的蟾蜍就有數百隻。蟾蜍繁殖能力超強,一隻雌性蟾蜍能産卵五六千粒。經過3年多的養殖和繁衍,胡初松養殖的蟾蜍已超過10萬隻。
養殖蟾蜍無需飼料,兩年摸索有10萬元收入
“蟾蜍晚上還需要燈光嗎?”記者看見池塘周邊安裝著很多燈,好奇地問。胡松初説,這個燈是專用誘蟲燈,共有100多盞。每當夜幕時分,整排燈光一亮,眾多飛蛾、昆蟲齊聚燈光之下,棲息在塘泥裏的蟾蜍都爬到岸邊伺機出動,享受美味大餐。這樣一來,不用飼料投入即可將蟾蜍養得又肥又壯。
胡松初介紹,在自然環境下,蟾蜍每年蛻衣3次,每張蟾衣售價30元,採用非藥物蛻衣技術,幾乎無成本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