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三農新聞 >

蔬菜直銷,看起來很美?

發佈時間:2013年02月20日 17:11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張艷玲

  淩晨1點,張強開著麵包車準備出城,他要到自己老家四川省邛崍縣去批發第二天所售的蔬菜。“早點兒去,能從老鄉手裏買到品質好些的。”張強告訴記者,這幾年,老家種蔬菜的農民多了,逐漸形成了一個蔬菜交易的臨時市場,農民會把自己種的蔬菜拿到市場上賣,比起成都市區二、三級批發市場要便宜很多。

  隨著成都各區縣蔬菜種植的規模化和組織化程度逐步提升,加上高密度、立體化的交通路網體系的逐步形成,使得生産、零售環節直接對接的成本降低,原本零碎分散在蔬菜多級流通環節的利益空間正在被整合,蔬菜零售業展現出迷人的魅力,引來大大小小的掘金者。然而,記者調查發現,不管是個體戶,還是資本雄厚的大企業,想要通過縮減流通環節,獲得超額利潤,並非易事。

  誰在掘金?

  去年10月,張強在成都市高攀農貿市場附近以每月2000元租下一家臨街門面,挂上了“平價蔬菜超市”的牌子,和妻子一起開始了賣菜生意。從此,也開始了奔波于成都邛崍兩地、黑白連軸轉的日子。

  無獨有偶,2013年元旦,在成都市武侯立交橋菜市旁,一家不到20平方米的門面正式開張營業,這家名為彭州蔬菜基地的菜店開業首日便得到了社區居民的捧場。“我們直接到彭州市的蔬菜基地進貨,進價便宜,賣得也比菜市便宜。”菜店老闆李敏告訴記者。

  獨門獨戶,緊鄰社區菜市,從成都周邊蔬菜基地、農戶手裏直接低價進貨,所售蔬菜大部分品種價格比菜市低10%~20%,在成都大小社區開始出現了這樣的平價菜店。

  比起單槍匹馬的個體戶,資本雄厚的企業則展示了更大的雄心壯志。

  每天不到10點,滿載著成都周邊區縣生産的新鮮蔬菜,成都新品川食品公司的30多輛直通車已經趕到社區。2012年4月28日,在成都市農委、商務局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歷時一年的準備後,成都新品川食品公司的“菜宅送”業務正式運營,通過具有冷藏和智慧調度功能的農産品産銷數字化直通車,將田間的蔬菜直送到社區居民家門口。新品川食品公司是門裏集團下屬企業,而“車載菜市”僅僅是新品川蔬菜零售業務的一小部分。門裏集團農業事業部董事總經理劉濱向記者透露,2013年,公司將有200家實體店舖開業,力爭將銷售網點全面鋪開。

  幾個月後,“天瑞園”成都“菜籃子”工程在成都市高新區啟動,四川天瑞園企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計劃投資5000萬元,用3年時間在省內設立至少300家農貿超市,在農貿市場設立統一形象標誌的蔬菜直銷點200個、聯營蔬菜銷售點500個以上,最終打造四川第一農貿超市品牌。

  薄利未必多銷

  “開業3個多月了,因為店裏大部分蔬菜價格都比農貿市場便宜,逐漸有了些老客戶,營業額穩中有升。”張強説。記者看到,店裏萵筍、芹菜、兒菜、蘿蔔等隨意堆在簡陋的貨架上,葉菜都有些蔫了。

  “因為進貨花費的精力太多,所以後期就沒有那麼多精力打理。”張強説,自己從不在菜上灑水,也不怎麼整理,靠的是低價多銷。然而,對於現在的銷量,張強並不滿意。他説:“現在每天只能賣800多元,雖然比一般小菜攤強,但平均下來每個品種賣不了多少,進回來的貨賣不出去損耗就大了。”

  李敏也經歷著同樣的困擾。“買太少,又覺得去一趟不划算,買多了,賣不出去,不新鮮不説,損耗還大。”李敏説,現在銷量大和易儲存的蔬菜就去彭州進貨,其他的去附近的零售兼批的菜市場進貨。“10分鐘就到了,很方便。”

  “跳過傳統的批發市場,雖然進價便宜了,但集貨、配貨的成本卻增加了。”一位多年從事蔬菜批發的老闆分析説,“蔬菜是快銷品,品牌忠誠度低,即使價格便宜,輻射半徑一般也不會超過一公里,因此薄利未必就能多銷。”

  向誰要效益?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企業。走進高攀農貿市場,“天瑞園蔬菜直銷點”的牌子格外醒目,然而其近2米的攤位卻成了對過經營戶唐定財的“倉庫”,擺放著其新進的幾大捆萵筍。“他們去年夏天就在這兒賣了一個多月,生意不好,就不做了。”唐定財告訴記者。

  而與不計勞動力成本的個體經營模式相比,企業經營還面臨著包括人工、管理、財務等各項運營成本。“一個直通車配備3個人,這麼多人,每月工資開銷就得幾十萬元,再加上直通車的折舊費、維修費,還有配送中心的運營費用……”劉濱告訴記者,目前公司的“菜宅送”業務仍處於虧損狀態。

  如何才能打破瓶頸,實現利益的突圍呢?“全面鋪開銷售網點,擴大銷售規模,管理運營成本才能被均攤下來。”成都市商務局相關人士認為,蔬菜直銷企業的出路在於規模化經營。

  然而,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成都蔬菜直銷企業的擴張之路並不順暢,有多家蔬菜直銷企業的門店由於虧本而關閉,而一些企業也開始由自營門店轉向加盟發展模式。

  “零售企業有天然的擴張衝動,然而隨著規模的擴大,冷鏈系統需要不斷加強,供應鏈的順暢運行需要更強的管理隊伍,資金壓力不斷增大,各項風險可能隨之而來,任何環節出了問題,都可能影響到全局。”劉濱向記者分析,“再加上蔬菜要實現標準化很難,集貨、分揀、保鮮、分撥,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

  “蔬菜附加值低,做蔬菜零售渠道商,不可能盈利。”一位原本打算進軍蔬菜直銷業的老闆考察市場後,放棄了這種念頭。他告訴記者:“一些大型的一站式購物商超,依靠低價的蔬菜生鮮吸引顧客,帶動其他商品銷售,整體核算下來盈利,其實他的蔬菜生鮮業務根本就不賺錢。而現在要把他們不賺錢的業務,單獨拿出來做,怎麼可能盈利?”

  “若企業僅僅把盈利點盯在縮短流通環節,靠賣菜實現企業的資本積累,那太難了。”劉濱説,雖然目前公司每年虧損上千萬元,但他對企業的未來發展很有信心。“我們在打造整個産業鏈,從産業鏈上遊的農業生産資料、相關技術研發,再到中游的養殖業、粗加工,到零售終端的構建。通過控制鏈條中的節點,實現鏈條的擺動,生産出差異化的産品,才是我們的盈利方向。”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經
  • 聚焦三農
  • 農廣天地
  • 生活
  • 567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