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農民合作社覆蓋18%農戶
三大穀物進口不到總産3%
不鼓勵在規劃區外拆並村莊
本報北京2月1日電 (記者顧仲陽、趙永平)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月1日就剛剛發佈的中央一號文件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和中農辦副主任唐仁健回答了記者提問。
農業農村“兩大突破”
陳錫文介紹,目前農業農村發展取得“兩大突破”: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扶貧開發大步邁進。
新型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快速發育,全國登記註冊的農民專業合作社60多萬家,覆蓋18%的農戶;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超過11萬家,輻射帶動農民6000多萬戶。扶貧標準大幅度提高,上調到2300元,按照新的扶貧標準,我國有1.2億貧困人口,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作為下一步“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今後8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一號文件強調加快現代農業建設,重要的是創新經營農業體系,激活農村和農民自身的活力。
中國糧食自給率仍在97%以上
中國糧食進口問題成了記者們關注的一個熱點。
陳錫文介紹,2012年糧食的進口數量確實創了歷史新高,如果把大豆算在糧食裏面,進口的糧食突破了7000萬噸。“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適當地進口一些國內短缺的産品,利於穩定國內的價格,對進出口雙方都有利。”
他以大米為例分析,去年進口增加,主要是因為國際市場價格低,廣東、廣西進口大米的價格只相當於國內的80%左右。去年全國進口大米200多萬噸,佔全國稻穀總産量不到2%,比重很低。因此,中國的糧食進口既不會影響國內糧食安全,也不會影響全球市場。
有記者問,隨著城鎮化進程進一步加快,中國的糧食進口量會不會進一步增大?
唐仁健回答,總體來講,我國小麥、大米、玉米三大穀物的供求基本平衡,自給率在97%以上,進口比重仍然非常低。糧食增産還有潛力,在東北、華北這些主産區,只要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科技等跟上了,增産潛力還較大。在今後較長時期內,我國糧食進口將處於“品種串換、餘缺調劑”的狀態,在總量上不會有很大的變動。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大、糧食消耗量最多的國家,中國糧食生産保持比較高的自給率,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也是對全球糧食安全的貢獻。”陳錫文補充説,這幾年糧食增産,主要依靠科技,單産提高起到了80%以上的作用。今後城鎮化肯定會佔用一部分耕地,但是隨著農業基礎加強,農業科技進步等,可以保障糧食基本自給。
陳錫文解釋,國際上把大豆當作油料作物,不統計在糧食裏面,按照這個統計口徑,去年我國小麥、大米、玉米三大穀物總産5.2億噸,進口不到1400萬噸,比例不到3%。
要加快發展政策性金融
陳錫文表示,為了切實保障農民的權益,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用五年時間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不提倡、不鼓勵在城鎮規劃區以外拆並村莊”。陳錫文認為主要基於以下原因:一是農村的主要産業仍然還是農業,但拆並村莊以後,生産不如過去方便,也沒有解決農民的擴大就業問題。在很多建新村的地方,青壯年勞動力仍然到外地打工,新村仍然是空村。二是不少地方的村莊拆遷和合併,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城市建設用地,並不符合農民的意願。所以文件特別強調村莊的拆並、農民的遷移要充分尊重農民的意願,不能強迫拆並。
對於農民貸款難問題,陳錫文稱,《擔保法》中規定,農民的承包土地、住房是不能用於抵押的。沒有抵押物就不貸款,並不符合發展農村金融的要求,“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金融形式都需要抵押物,比如現在積極推行的小額貸款就是如此。現在平均每一筆發放的小額貸款達到8萬塊錢,這是不要抵押物的。”從世界各國成功的經驗來看,在農村除了發展商業金融外,還必須大力發展政策性、合作性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