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1月24日,河北省固安縣東楊先務村菜農張立軍、陳立平夫婦在自家芹菜地裏查看芹菜生長情況。
本報記者
杜 芳攝
編者按 臨近春節,有關菜價的話題引人關注。本報記者連日來深入到蔬菜産地、專業合作社、蔬菜批發市場,從生産、物流運輸、批發等重要環節進行追蹤採訪,了解蔬菜價格問題。價格是蔬菜乃至農産品産供銷一條龍環節中的核心要素。菜價既涉及從田間地頭到水陸碼頭如何降成本減環節,也涉及信息引導、市場佈局、交易手段等組織管理方式,還涉及誰來種菜、怎樣種菜以及怎樣保農産品供給等深層次問題。因此,理清楚蔬菜價格漲跌的來龍去脈,有助於我們找到蔬菜等農産品穩定供給的長遠之策。從今天起本報推出“春節前夕追菜價”專欄,陸續刊發記者發回的報道。
河北省固安縣是環京津蔬菜生産基地,約47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4萬畝設施蔬菜。入冬後,這裡的菜農最擔心的就是天氣,最怕遇雪塌棚或者凍棚,但凡天氣預報有雪,菜農總要度過不眠之夜。
1月19日,固安下了場雪。半夜一見地白,菜農就扛著推板上了大棚,除雪時,雪濺到褲子上被身體的熱氣融化,又遇冷在褲子上結成了冰碴。一夜五六個小時的勞動,天亮雪停時大棚上的雪已除盡。損失避免了,但不利天氣對蔬菜生長還是造成了影響。
在固安順齋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蔬菜基地,果菜類的長勢明顯比不上去年。生産組長劉雪清告訴記者:下雪那幾天溫度低,大棚起簾晚,驟晴天氣又要及時回簾,這幾天又碰上連陰,怕凍了蔬菜根本不敢起簾,光合作用少了,菜自然長不好。
記者走進一個茄子棚,平均一個秧上結五六個茄子,個都不大,植物葉片也耷拉著。劉雪清説,去年這時候,一個秧上能結十幾個,黑亮黑亮的。這片茄子地的産量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二。“如果再不見晴天,再半個月這茄子就完了。”
在固安縣東楊先務村,張立軍也遇到了同樣的煩惱。他的芹菜棚在去年7月底下大雨時秧苗被毀,目前至少減少一半産量。“我的損失還不大,有的地方連棚帶苗全沒了。”記者又到黃瓜、西紅柿等大棚了解,發現均有不同程度減産,而菜農普遍反映,今年的雨雪等不利天氣是“罪魁禍首”。
因為蔬菜産量少了,菜農更願意去當地的小型蔬菜批發市場交易,看那裏賣多少錢決定自己出手的價格。
東楊先務村300多畝大棚芹菜地今年的畝産只有1.6萬斤左右,比去年的減少了三分之一。現在這裡的芹菜已經賣出去一半了,當地的芹菜地頭價每斤1.6元至1.8元,已經比上個月的8毛錢漲了一倍。而黃瓜、西紅柿、茄子、青椒等蔬菜也有不同程度漲價。
據商務部發佈的數據,記者在固安採訪時蔬菜價格已連續12周呈上漲走勢。
菜價漲了,農民賺不賺錢?東楊先務村的孫敬生説,他半個月前開始賣,陸續賣了9000斤芹菜,收入11800元。這個芹菜地投入則有:棚膜2000元,棚折舊成本4000元,草簾折舊1400元,底肥加追肥900元,農藥50元,籽種200元,電費35元,共計8585元,盈餘3215元。因為芹菜比較好種,孫敬生沒有請人工,所以沒有算人工費。但如果將這片地的人工費加入,按照一人一天100元的平均標準及芹菜生長週期中需要請人工的天數,還要賠3000多元。
張立軍也有自己的一本賬:“電視裏總説菜價漲了,但是要我説,菜價漲得太少了。我種了20多年菜,今年是最貴的一年,才能賺一點錢。20年前每斤芹菜2毛到3毛,漲了20年現在也才漲到一塊多。”
固安縣蔬菜管理局局長張維建説,大部分農民計算收入根本就不算人工費,雖説賬面上看著菜價漲了,但是遠遠不及農民付出的辛苦和承擔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