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三兄弟在大棚裏搬運盆栽花木
□余楊 特約記者 周超文 文/圖
對花木種植戶而言,每年七八月的酷暑和大寒隆冬時節,都是花木銷售的淡季,因為移栽存活率太低,基本都無人問津。
然而,瀘州市江陽區泰安鎮大面寺村農民陳恩友、陳恩倫、陳恩才三兄弟的苗木種植基地卻一年四季都在出售花木,靠著近50畝的苗圃,他們每年都有近百萬元的利潤。1月12日上午,記者走進三兄弟的苗木種植基地,對其種植經營進行了打探,尋訪其致富秘笈。
秘笈一
瞄準空檔
銷售不再有淡季
在這個面積近50畝的盆栽苗木基地,記者看不到一株超過5米高的花木,在一個挨一個的大棚裏,滿地都是大小不一的花盆,裏面培育著三桷梅、黃桷樹、日本海棠花、紅花玉蘭等優質花木,品種達到50多個。
陳氏三兄弟種植花木已經有10餘年。前些年,他們都是按常規在地頭定植花木。由於花木在酷暑天氣和嚴寒天氣存活率極低,而旺季又大量上市,種植戶相互殺價,一年下來,除去租地、農資等生産成本,還不如外出打工收入高。
2008年,三兄弟經過總結發現,自己的花木銷路窄,除了本身的種類多與別人雷同之外,關鍵是銷售季節時間短,人人都在賣,“蛋糕”有限,導致相互殺價惡性競爭。於是,三兄弟經過市場考察和盆貨種植技術學習後,于2009年初春開始,將地頭的花木全部改用花盆培植。
“採用花盆培植,根莖生長範圍有限,就不存在移栽的時候損傷花木根莖,確保了移栽花木的正常生長。”陳恩才告訴記者,之所以存活率低,主要因為定植的花木根係往往交錯生長,在起運和移栽過程中,花木根部損傷太大,一遇到寒冷或者炎熱,就更難以存活。
實行盆栽後,打破了酷暑和冬季不能移栽花木的傳統,銷售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上,花木銷售的淡季在三兄弟的花木種植場反而變身為旺季。同時,他們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了盆栽花木的修枝、整形等方面,精心塑造,讓每一株不同種類的盆花都獨具特色,增加了盆花的賣相,也增加了花木附加值。
如今,三兄弟靠著特色獨具、造型優美的盆花闖出致富路,每盆少則10元,多的達上千元,一年四季銷售盆栽花木達4萬餘盆,實現銷售收入近200萬元,獲純利近100萬元。
秘笈二
化零為整
每年多賺20萬
“我們這近50畝的花木地,從花木移栽、培育、管理、花木修枝、整形直到銷售,每一個環節,我們從來沒有請過外人參與,都是我們一家人自己幹,每年我們至少少支出20萬元勞務費。”陳恩友説,幾兄弟是江陽區泰安鎮大面寺村最先從事花木種植經營的。前些年三兄弟沒有一起合作,不時還在暗中較勁,相互殺價競爭,甚至一度鬧到反目成仇的地步。
家和萬事興。2005年,在技術佔優勢的大哥陳恩友的主持下,三兄弟的苗木基地合併在了一起,面積也擴大到了近40畝。
為了勁往一處使,三兄弟不僅將地集中在了一起,三家人還生活在一起,一起開飯,一起勞作,同時發揮各自優勢,大哥陳恩友主要負責技術,二哥陳恩倫負責具體管理,三兄弟陳恩才重點負責信息蒐集和外銷聯絡。一家人都圍著花木轉。
近50畝的花木地,特別又是採用盆栽,從移栽進盆到施肥水、修枝、整形,日常管理直至銷售,環節多費人力。但自三兄弟合三為一後,他們就再沒有請過幫工。“我們自改盆栽後,技術上需求高了別人無法達到,加上請人的工資也越漲越高,我們全家6人齊上陣加點班,再費時的活也費不了多久。”大哥陳恩友説。
更令陳恩友、陳恩倫、陳恩才三兄弟意想不到的是,三兄弟合三為一不僅讓家人更加團結和睦,還在生意上佔了起手——形成規模經營,在化肥、農藥、薄膜等農資採購上都是批發價,一年下來至少要節約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