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三農 > 致富殿堂 >

陳彥民和他的秸稈産業夢

發佈時間:2013年01月10日 08:57 | 進入三農論壇 | 來源:農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完整視頻 完整視頻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302 Found

302 Found


CCTV_WebServer

三農首頁 欄目 致富 農産品 微博 導航

三農資訊

國內 | 國際 | 農經 | 人物 | 農村 | 曝光

致富殿堂

創業 | 技術 | 資訊 | 榜樣 | 點睛 | 寶典

農産品交易

供求 | 産品 | 市場 | 行情 | 報價 | 批發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記者 何燁

  當過鄉幹部,拍過電視劇,始終對農村唸唸不忘,因為一起農産品質量安全事件,他決定回歸農業,並選擇了秸稈綜合利用産業。第一次見到陳彥民的時候,中原大地剛剛迎來了2012年的最後一場雪。戶外最高氣溫在0℃左右,陳彥民指著一片空地對記者説:“這塊地有50畝左右,我們租下來準備作為新設備投入使用後的一個加工點。”作為河南省豫民宜新能源有限公司的負責人,陳彥民把發展秸稈成型燃料加工産業當成了他實現自我價值的夢想,追夢之旅也是見證一個産業進步的過程。

  收購銷售有市場加工設備卻是硬傷

  冬日的河南省正陽縣,雪後初霽。沿著高速公路走,一片片麥田披上了銀粧,道路兩旁堆放著3~4米高的花生殼垛,遠遠近近每垛相隔10多米。眼下正是花生收穫季節,花生經過脫粒後,果實送往榨油廠,大量的花生殼、花生稈被堆放在地頭或農戶家中。

  正陽縣新阮店鄉萬馬村村民馬玲告訴記者,她家有10畝花生地,每季可産3~4噸花生殼和花生稈,過去她都是扔掉或點火燒了,這幾年她把花生送到附近的收購基地,免費進行花生脫殼,而産生的花生殼就地以每噸百元的價格賣給收購基地,今年的收購價格好,她的花生殼賣到了280元/噸,算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

  馬玲所説的收購基地,是當地一個叫亞偉新能源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萬馬村設立的收購點,在收購點現場,可以看到秸稈成立方擺放,並鋪有防水塑料膜,不斷有工人推車卸下剛剛運來的秸稈。一名合作社社員告訴記者,平均每個村有1~2個收購點,收購點有脫粒機和粉碎機,麥稈、花生稈、玉米稈在這裡粉碎後,直接裝袋運往飼料加工企業,而大部分秸稈則是運往壓塊加工點,被加工成固化成型燃料。

  記者又來到正陽縣袁寨鄉袁寨村,這裡有河南省豫農宜新能源有限公司設在正陽縣的一個秸稈壓塊生産點,佔地約有10畝地的敞篷車間,7~8個人正進行流水線生産,抓鏟一體車放送秸稈,壓塊機把原料壓縮成拳頭大小的塊狀,幾個工人輪流把傳送帶終端的成品運往統一堆放點,秩序井然。但是轟鳴的機器偶爾有斷斷續續的雜音傳出,加工點的負責人説,這是機器有磨損的兆頭。

  在袁寨鄉單樓村的一個秸稈壓塊加工點,記者看到機器孤零零地擺在中央,只有一個工人在看守原材料。

  “機器死機了,不能生産了。”“為什麼不找廠家來修理?”

  “電話已經打了10多天啦,廠家一直説維修人員忙,不能立刻來。機器動不了,只能停産了。”

  記者當即撥通廠家服務電話,據了解,該製造廠每年有幾百台秸稈壓縮設備下線,而維修工人只有5個,機器維修難的問題一直存在。因為放料不均勻,很容易造成秸稈壓塊機死機現象,維修一次只需要幾個小時,而等待維修工人的到來,卻需要10多天。單樓村村支書單小松告訴記者,秸稈壓塊機普遍存在耗能高、模具易損、機器易壞等問題,而且等待維修的時間長,小規模的秸稈加工廠根本不敢接外面的訂單,因為不能保證正常生産、按時交貨。

  河南省每年産出各類農作物秸稈有8000多萬噸,原料供應充足,秸稈大部分用作飼料和生物質燃料,市場前景廣闊,但在加工環節,設備不過關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短板,影響秸稈生物質燃料的市場推廣和産業成長。

  設備更新換代激活産業鏈條

  “我們的新機器將徹底解決目前秸稈壓塊機存在的各種問題!”河南省豫民宜新能源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彥民説。2010年,陳彥民進入秸稈成型燃料行業時,他也沒有料到“看上去很美”的夢想實現起來卻困難重重。很多懷揣著新能源創業夢想的人都在硬體設備上折戟沉沙。早在2005年,河南省已經出臺了《關於印發河南省財政支持秸稈成型燃料試點方案的通知》,財政扶持企業和個人搞秸稈成型燃料加工,但生産設備不過關,生産過程能耗高,生産效率低,很多民營企業都因為賺不到錢,甩手不幹了。

  前景是好的,就是有困難也要上,但不能再走蠻幹的老路子,陳彥民的首要任務是要進行生産工具的改造,以提高生産力。

  他通過聘請技術專家、與航天企業合作,運用新工藝、新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模具易耗損的問題,又通過技術創新,攻克了原料運送不均勻的難題。經過近3年的科技攻關,陳彥民的新型秸稈壓塊機已經可以實現生産動力由同行業普遍的50千瓦時,下降到18千瓦時,産量由同行業的1~1.2噸/小時,提高到1.5~1.8噸/小時,模具修復週期由同行業的100噸/次,提高到500~800噸/次,並且模具永不堵塞。

  在過去,機器易耗損,維修也困難,現在,機器升級換代了,對維護人員的要求也就更高了。陳彥民的設想是:開發新設備的同時,也建立起一支設備維護團隊,依託設備生産總廠,辦一所維修技工學校,設備到哪,技工就配備到哪,這樣就能實現各個生産基地能夠獨立修復生産設備。生産上了軌道,機器不停,秸稈成型燃料塊就源源不斷地通過傳送帶下線裝袋,秸稈成型燃料這條路,就讓這樣一家民營企業走通了。

  從2010年6月佈局省內網點開始,河南省豫農宜新能源有限公司已經在河南省嵩縣、正陽等9個縣市建成了13個秸稈成型燃料加工基地。他們通過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收購麥秸稈、玉米稈、花生殼、稻殼等,加工成型再銷往河北、上海、浙江、廣東等地。目前所有的加工點使用的仍然是老設備。“等到新設備的專利申請手續全部辦好,我們所有的加工點就要鳥槍換炮啦!”陳彥民説。

  期待政府支持圓夢秸稈産業

  2010年,陳彥民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押在了秸稈成型燃料利用上,他認為成就一個産業,也就是成就一個夢想。按照陳彥民的設想,他將在河南省19個地級市建立30個秸稈成型燃料生産基地,屆時將可實現年生産秸稈成型燃料90萬噸,年轉化農作物秸稈100萬噸以上,有效替代燃煤60萬噸以上,這相當於以低成本、高效益挖掘了一個永不枯竭的綠色煤田。

  正陽縣是目前河南省豫農宜新能源有限公司工作最突出的地區,有4個加工點。驅車沿著主要交通幹道走,路邊枯草落葉很多,但始終沒有發現一處被燒過的痕跡,河南省豫農宜新能源正陽分公司經理武亞告訴記者,全縣各個鄉鎮建成有規模面積的秸稈存放點就有200多個,總佔地面積2000多畝,今年已經收購存儲各類秸稈50多萬噸。

  陳彥民説,現在設備工藝的問題解決了,但資金困難一直是他創業以來最大的壓力。因為目前公司還沒有實現盈利,獲得銀行貸款比較困難,他從9個縣市收購秸稈時,因為流動資金不足,有時候不得不向農民打白條,只能等秸稈成型燃料賣掉收回資金後還賬。

  “作為民營企業,我們希望走一條利國利民也利己的道路,我們的事業符合十八大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希望能夠得到社會各界和政府的支持和幫助。”陳彥民説。

  據了解,2008年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意見的通知》,2009年國家發改委、農業部聯合出臺了《關於編制秸稈綜合利用規劃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力爭到2015年,在全國建立比較完善的秸稈還田、收集、儲運體系,基本形成佈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還田和産業化綜合利用格局,秸稈綜合利用率超過80%。秸稈成型燃料的加工已經積累了多年的經驗,而作為一項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新能源産業它才剛剛起步,我們有理由期待這樣一個朝陽産業越走越寬闊的美好前景。

熱詞:

  • 每日農經
  • 致富經
  • 聚焦三農
  • 農廣天地
  • 生活
  • 567鄉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