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國內

鄧海建:辟謠並不能消除“鮮肺變黑肺”的擔心

發佈時間: 2013年11月20日 07: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中國青年報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日前,一則“霧霾能使鮮紅色的肺6天就變黑”的消息引發熱議。11月18日下午,該報道中的項目負責人、復旦大學宋偉民教授對記者稱,該報道中的描述與事實不符,其本人沒有接受過相關採訪,也從未説過此類言論。(《新京報》11月19日)

  這是轉載率頗高的一則消息。有圖有真相,有專家有實驗,又句句戳中民意關切的PM2.5問題,遵循“寧可信其有”的邏輯,讓人很是深信不疑。事實不過烏龍一場,專家實驗的目的,只是為了比對目前市面上的藥品究竟有無中醫所稱的潤肺作用。還有專家出來寬慰大家,説公眾不必恐慌,針對老鼠的實驗效果不能直接移植到人類身上。

  事件至此就結束了嗎?從網上網下的輿論來看,未必如此。

  辟謠固然能安撫人心,但辟謠本身並不能消弭公眾對PM2.5危害公共健康的擔心。11月16日,中國肺癌南北高峰論壇在京召開,專家預計,到2025年,中國肺癌患者將達到100萬人,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目前,肺癌已成為中國第一癌症死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的迅速上升在近十年尤為明顯。儘管這些數據直接説明控煙的重要性,卻也不能不讓人擔心:在霧霾蔽日的當下,PM2.5究竟會為肺癌等威脅公共健康的高發重症病作出多大的貢獻?

  這樣的擔心,自然不是空穴來風。一是今年年初,微博上就流傳一組圖片,據稱由中科院“大氣灰霾溯源”項目組負責人、大氣物理所研究員提供,圖表顯示1956~2006年間,廣州市關於“霾粒子消光系數”和“肺癌年致死率”的上升曲線大致吻合,引起網友關注。二是此前有媒體報道説,江蘇省腫瘤醫院接到最小的肺癌患者僅為8歲,據稱小患者家住在馬路邊,尾氣、灰塵等與其發病有相當關係。三是今年全國“兩會”前後,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曾稱,“霧霾比SARS更可怕”,提請社會關注霧霾衍生的公共環境與健康問題。

  如果這些事例還不足以説明霧霾的危害,那麼,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氣象局聯合發佈的《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顯然算得上權威佐證。報告稱,霧霾天氣會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劇、使呼吸系統及心臟系統疾病惡化,影響生殖能力、改變免疫結構等。

  近50年來,中國霧霾天氣總體呈增加趨勢:其中,霧日數呈明顯減少,霾日數明顯增加,且持續性霾過程增加顯著。霧霾對健康究竟會有何影響?這是民眾最為關切的議題,也是治理霧霾達成共識的需要解決的輿論前提。不能一有危害嚴重的説法,馬上就有專家跳出來説“危害不大”。

  “鮮肺實驗”事件也許是一則以訛傳訛的消息,但在海量傳播與轉發中蘊蓄的科普焦慮,卻不能不被重視。對於食品安全、健康環保等問題,有關部門若能以謹小慎微的科學姿態應對,恐怕才能真正讓民眾少些困擾與擔心。科普一下霧霾對健康影響的真相與實情,也許才是終結謠言與恐慌的最好手段。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霧霾 消光系數 的新聞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