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國內

讓5000萬農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刻不容緩

發佈時間: 2013年09月22日 15: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紅網 |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

  我國農村養老形勢比城市更嚴峻。目前,農村老齡化水平高於城鎮1.24個百分點,其中農村留守老人數量已近5000萬。全國共有農村養老服務機構3.3萬個,床位數達261萬張,農村日間照料場所覆蓋率達到16%,但農村養老服務仍存在著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能無靠等突出問題。(9月20日《新京報》)

  目前,我國逐步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成為中國重大問題。我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中人口老齡化最嚴峻的國家,截止201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2020年將達到2.43億,2025年將突破3億。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強化,養老服務需求不斷增加,解決好老有所養問題日益緊迫。

  我國城鄉差距大,由於長期以來形成的城鄉區別化對策,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享受的福利存在很大差距,城裏居民退休了有養老金,基本是老有所養,而農村居民幹不動了卻難以享受城市居民養老的各種服務,甚至不少老人在孤獨貧困中離開人世,農村養老問題比城市養老問題更為嚴峻。從總體情況來看,農村老人受文化水平、通信等方面的限制,他們的聲音很難得到順暢地表達,雖然農村養老問題很嚴峻,但也難以形成社會關注的焦點,最終導致農村養老問題解決與城市相比不只慢半步,甚至天壤之別。

  農村老人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在年輕的時候作為農民工走進城市,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和智慧建設城市,可以説將自己最寶貴的時光奉獻給了城市,因年老體弱不能再“出賣”體力無奈告老還鄉,憑藉幾畝薄田慘度人生。他們或者將自己的兒子奉獻給城市,在鄉村代替兒子承擔養兒的重任,老人和孩子相處成為大多農村常見的“景觀”。孩子不在自己身邊,得不到孩子的照顧,即便病體纏身,一來捨不得耽誤孩子“掙錢”來陪伴,二來也捨不得花錢去醫院治療,能挺則挺,小病挺成大病,大病放棄治療等死成為眾多農村老人最後的人生。此外,孩子為自己的“小家”而奔波,即便有心來陪伴,也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老人,對老人進行精神撫慰是老人的渴望,而這渴望大多難以得到滿足,只是老人的一種奢望。

  如何讓5000萬農村留守以及更多的農村老人安度晚年,是擺在社會面前需要立即解決的問題,不允許再拖延下去了。2013年9月6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提出了2020年養老服務目標: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養老服務産品更加豐富,市場機制不斷完善,養老服務業持續健康發展。這是長期指導我國養老事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我們在認真學習的同時,要結合農村發展的實際,將其扎紮實實地落實到實處,讓農民真正地感受和享受到政府的溫暖,讓農村老人安度晚年,使他們最後人生更豐富更充實,這是我們社會對農村老人最好的關愛。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