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央視網 > 評論頻道 > 國內

評論部:群眾路線是“執政生命線”

——黨的群眾路線新思考之一

發佈時間: 2013年06月18日 09:4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人民日報

  越是在經濟發展關鍵期、社會轉型深水區,越需要喚起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越需要堅守群眾路線這條“執政生命線”

  “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一場自上而下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將在全黨拉開帷幕。新形勢下,作為“中國號”巨輪的掌舵者,執政黨再次亮出群眾路線法寶,重申、重敘、重塑黨群幹群之間的舟水之喻、魚水之誼、血肉之情,用意深遠,意味深長。

  回溯我們黨90多年光輝歷程,群眾路線猶如精神主線,貫穿始終。猶記井岡山上紅米飯南瓜湯的質樸,猶記寶塔山下同吃同住同勞動的厚意,猶記白山黑水間、大漠戈壁中無數黨員不計私利、不問得失的奉獻。有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的群眾觀點,我們才贏得了億萬群眾的支持與信任,獲得了力量之源、執政之基,築起了“真正的銅墻鐵壁”。有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才有了黨和群眾的心心相印,有了“把黨的正確主張變成群眾的自覺行動”的實踐力量。

  近幾十年來,伴隨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億萬人民生活和命運發生了巨大改變,有國外媒體由此判斷,“中國共産黨是迄今最成功的人民政黨”。從免除農業稅到免費義務教育,從脫貧人數相當於法國總人口,到織就世界最大社保網,經濟發展、民生進步,是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成就,是中國對世界作出的最大貢獻,奠定了我們黨在新時期開拓進取的深厚群眾基礎。

  然而,不是所有問題,都能通過經濟發展來解決。在黨情國情世情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在民主化、信息化、全球化浪潮疊加之下,一方面,群眾對權力的焦慮和利益敏感不斷上升,我們黨統籌協調群眾工作的難度在加大;另一方面,一些黨員和領導幹部宗旨意識淡薄,不聞民間疾苦、不問群眾冷暖,不知民情民意、不曉民憂民願,聯絡發動群眾的能力有所下降。二者相互激蕩,使得黨群幹群關係面臨嚴峻考驗。

  越是在經濟發展關鍵期、社會轉型深水區,越需要喚起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越需要堅守群眾路線這條“執政生命線”。面對矛盾與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對人民有感情、以人民為中心,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與現實針對性。能否走好群眾路線,檢驗著我們的執政信念、考驗著我們的執政能力。

  毫無疑問,今天,我們的黨員幹部素質有了普遍提高,思路更開闊,知識更豐富,觀念更先進。然而,身處於改革開放年代、成長于市場經濟時期,我們的黨員幹部,極易多了份對世界縱橫捭闔的視野,卻少了些與群眾自發天然的聯絡。今天我們的經濟實力和財力大大提高,掌握的執政資源大大增加,可以運用的技術手段也大大豐富了,但這不能成為疏遠與群眾聯絡、淡化與群眾感情的理由。無論是調查研究、掌握實情的能力,還是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能力;無論是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還是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的能力,這些開展工作的基本能力,都需要“到群眾中去”、“拜人民為師”。

  應當看到,現實中,有“讓石頭開出花”的“村官”王家元、有大山深處巡診40萬公里的“雷鋒醫生”莊仕華,但也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或貪圖虛名、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或高高在上、脫離群眾,搞官僚主義;或追名逐利、不思進取,搞享樂主義;或鋪張浪費、揮霍無度,刮奢靡之風。一些黨員幹部的所作所為,背離了群眾路線,損害了黨的形象,割斷了與群眾血脈相連的臍帶。正因此,黨的十八大作出部署,在全黨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確保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

  從改進作風密切幹群關係,到深化改革激發民生紅利,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履新以來,為民情懷一以貫之,人民底色日益鮮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即將開始,這也是實現黨的奮鬥目標、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必然選擇。堅定群眾觀點、堅持群眾路線,“與人民心心相印、與人民同甘共苦、與人民團結奮鬥”,全面小康必將成功在望,中國夢想定然前景可期。

責任編輯:魯楊

熱詞:

  • 經濟發展
  • 社會轉型
  • 群眾路線
  • 黨員
  •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