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他依舊躺在病床上
曾經,為了救鄰居,他衝入佈滿煤氣的房間
如今,一年過去了。他説,如果要重來,自己還會衝進去

[詳細]
記者特稿

為救鄰居全身被燒傷 好小夥:不後悔

    核心提示:距離那次爆炸已經過去了14個月,劉洪江依舊躺在病床上,連翻一下身都不能,甚至還有可能留下終身殘疾。可是,當記者問他後不後悔時,他卻苦苦笑了一下:“如果要重來,我還會衝進去。”[詳細]

    央視網特稿(網絡新聞聯播記者 寇德印報道)距離那次爆炸已經過去了14個月,劉洪江依舊躺在病床上,連翻一下身都不能,甚至還有可能留下終身殘疾。

    曾經,為了救鄰居,他衝入佈滿煤氣的房間內,結果全身皮膚85%的面積都被燒傷。

    劉洪江見義勇為的代價實在太大了,現在的他甚至不敢去設想將來的生活。可是,當記者問他後不後悔時,他卻苦苦笑了一下:“如果要重來,我還會衝進去。”

    原來,真正的英雄總是無怨無悔……

    住院一年還躺在病床上

    10月10日上午9點鐘,記者如約來到劉洪江的病房。眼前的劉洪江頭部依然裹著繃帶,全身穿著黑色的加壓衣,活脫脫一個“蛙人”形象。

    “不穿這種加壓衣不行,”劉洪江的妻子于繼香説,“他全身85%的皮膚全被燒燬了,穿上這種加壓衣的目的是防止他的肌體長變形了。”

    透過頭部繃帶的縫隙看劉洪江,他的面部已然變形。眼瞼被燒燬,通紅一塊,睡覺都合不上眼睛,耳朵被燒得卷縮起來,耳廓彎曲著蜷在一起。

    “我現在還不能翻身,手指基本動不了,什麼東西都拿不住,吃飯、上廁所也需要照顧。”劉洪江很平靜,他知道,他手指的這種狀況也許會伴隨他一生了。

    最辛苦的,當然還是劉洪江的妻子。這位34歲的女人面目清秀,卻憔悴許多,自從去年那次爆炸以後,她的體重驟減了30多斤。“我不能垮掉,再苦再累我也要支撐,我老公現在不能沒有我。”于繼香對央視網記者這樣説。

    劉洪江身體上的皮膚只有頭頂、腳背以及腹股溝附近是完整的,全身其他的皮膚都經過植皮。這些新植入的皮膚很容易感染,經常鼓起一塊一塊的大水泡。

    為防止水泡潰爛,于繼香要用一次性針管把水泡內的積液抽幹,然後再涂藥清洗。“甭説這抽水、上藥該有多麻煩了,”于繼香描述,“即便是給我老公穿上加壓衣的一條褲子,我也得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因為新植的表皮很容易破,于繼香必須一點一點地把加壓衣套在劉洪江的身上,費時、費力。

    劉洪江的呼吸道被燒壞了,睡著睡著就會窒息,于繼香一直在丈夫的身旁守候,無論白天還是黑夜,幾乎睡不了幾個囫圇覺。“這一年,我都不記得我是怎麼熬過來的!”于繼香這樣説。

    為救鄰居全身被燒傷

    劉洪江家住在瀋陽市于洪區海逸詩閣小區。2011年8月3日晚上6點鐘左右,劉洪江剛剛洗過澡,光著膀子、穿著一條短褲坐到了餐桌前。

    “那天我們家打算涮火鍋,”于繼香説,“當時在屋裏有我媽、我兒子,一共是四個人。”

    剛剛拿起筷子,全家人誰都沒有吃上一口,走廊內突然有人聲嘶力竭地大喊:“快救人啊——救命,我兒子還在屋內呢!”劉洪江本能地竄出去,看見走廊內鄰居家的房門開敞著,一位五十多歲的大娘失聲喊叫。

    “媳婦,出事了,你快打電話救人,”劉洪江幾步跑進開著房門的鄰居家。“一進門,一股刺鼻的煤氣味嗆得我很難受。”劉洪江回憶道。[詳細]

記者手記

央視網駐遼寧記者 寇德印:


    病榻上,劉洪江翻身都不能,後背癢了,也要大聲呼喚妻子幫他抓一下,因為現在他的手指幾乎不受控制。

    對於曾經冒死救人,劉洪江從不後悔:“我這人愛管閒事,如果當時我不去救,即便後來我知道那個人當時已經死了,那我這輩子睡覺也不會太安穩。救人還有啥可後悔?”

    雖説英雄無悔,但是英雄也落淚。

    看著妻子日漸消瘦,劉洪江會落淚;想象未來一家的生活,劉洪江也會落淚;面對來探望自己的好心人,劉洪江依舊會哭出聲來。這是心疼的眼淚,這是擔當的眼淚,這是感激的眼淚、欣慰的眼淚……

    對於“見義勇為”,我們似乎還要思考很多,英雄救人的代價太大了,有的傾家蕩産,有的終身殘疾,甚至有的家破人亡。見義勇為稱號設立的目的是什麼呢?是鼓勵你救了什麼人、救了多少人?

    一切以結果為評判標準的思維,未免過於僵硬。

    還是以劉洪江為例,當他衝入滿是煤氣的房間的時候,他完全沒意識到裏面有危險嗎?怎麼可能?那刺鼻的氣味足以把人熏倒。那他為什麼還要進去?因為他知道,裏面有人。

    遺憾的是,當時裏面的人已經去世了;同樣遺憾的是,劉洪江沒能把那個人的遺體拖出房門。但是這些,有損劉洪江忘死救人的精神嗎?救沒救出來是一件事兒,敢不敢救是一種精神。我們見義勇為稱號的設立,究竟是在鼓勵救人的事兒多發生,還是在鼓勵捨己為人的精神長存?

    真理不辯自明,哪個人會希望意外不斷、危險頻發?顯然,我們弘揚的還是那種“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中華美德。

微博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