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去向
海峽兩岸迎來的是一樣的農曆新年,為了迎接龍年的到來,龍的形象出現在了台灣不少地方。 過年了,記者來到台灣尋找龍、發現龍。花卉龍、剪紙龍、夜光龍、提燈龍、舞龍、看龍、賞龍,龍無處不在。
海峽兩岸,一樣的年俗,別樣的風情。逛廟會、辦年貨、遊夜市、品年菜,從除夕到初六一連七天,CCTV4《中國新聞》欄目特別製作了“新春台灣行”特別報道,向觀眾朋友介紹台灣民眾是如何過年的。
19世紀50年代建成的迪化街是台北最完整也最具意義的老街, 19世紀末以來,一直是台北重要的包括香料、茶葉、中藥材及布匹等商品在內的南北貨的集散中心。置身迪化街,一棟棟首尾相連的老洋樓,有閩南風格的、現代主義的、巴洛克式、洛可可式,各個時期的建築風格匯聚在一起形成了迪化街獨有的韻味。
今天是大年初二,本台記者趙晶來到台北市動物園,探望從大陸前往台灣生活的兩隻大熊貓團團和圓圓,自從2008年他們搬進了台北市動物園的新家後,受到台灣民眾的喜愛。關於他們何時能夠繁衍後代,也牽動人心。
在台灣被正式承認的少數民族共有14族,總人數大約有50萬,他們擁有特殊的歲時祭典,紋面紋身、占卜巫術等奇異風俗,由於多數部落沒有自己的文字,歷史文化的傳承只有依靠口口相傳,因此,他們的獨特風俗不大為外人所知曉。新春台灣行,就讓我們的記者帶您去領略台灣少數民族節慶活動和特有風俗。
今天本台記者趙晶將帶您去台北花博公園的爭艷館,看一看在那裏舉行的“花現台北”展覽,這個為期100多天的花展目前正在展出的是“賀歲迎春”主題,“花現台北”展示台灣花卉風采,15米長鮮花龍“祥龍獻瑞”,花卉年菜慶團圓,喜慶財神穿花衣,春節賞花、插花 感受美的熏陶。
台灣過年的許多年俗活動,都與大陸的十分相近。但是一些説法和細節又有區別,讓我們隨記者去台灣體驗一下台灣大年。台灣與大陸的年俗一樣,都是從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除夕夜要全家“圍爐”吃年夜飯;大年初三初四串門拜年叫做“走春”;初五迎財神,買賣店家重新開張營業;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五鬧元宵。
去年12月方才落成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開設多個展覽,不僅局限于佛教內容,還有民間文化的展出。現在我們就跟隨記者的鏡頭到佛陀紀念館裏去看那裏的年味兒。佔地一百公頃的佛陀紀念館歷時9年興建,包括禮敬大廳、八座寶塔和本館等主要建築,本館上方的佛光大佛,高108米,相當於三十多層的高樓。
除了兩岸的特色小吃和文藝表演以外,這裡的廟會還有兩岸傳統工藝的展示。比如這裡的巧匠神工,展出的就是台灣方面的絕技。一架台灣傳統的十六音階銅鑼歡迎著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這裡展出了台灣傳統生活的工藝品,包括金工、漆藝、木雕、竹藝等300多件展品。這是台灣大戶人家傳統的廳堂佈局,供奉著祖先神靈,在現代人家中已經很難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