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從實施第一個“黃金周”以來,長假就産生了驚人的消費力。同時,長假也帶來了交通緊張,賓館、旅遊區接待能力超過極限,休假質量大打折扣等一系列問題。後來“五一”長假被分成了幾個短假。但是,短假形成之後,人們又普遍感覺休息時間太短,進而又增大了十一假期的負荷。[詳細]
終於開始放假,突然間發現,上班時想好的幹這個幹那個,假期到了竟不知道該幹什麼了,究其原因,還是假期太短,趕緊加長吧!
短假讓人們玩得似乎不盡興不過癮,再加之“帶薪休假制度”在某些企業實施遭遇尷尬和困境,對刺激消費的作用也不是很大。因此,增加長假的個數還是有必要的。
要長假還是要短假?
高速擁堵主要原因在於一年當中天氣最好、時間最寬裕的也就國慶了。春節太冷而且有在家團聚的習俗,五一假期太短。所以五一該延長到7天了。
假期短了,大家抱怨休息不過來;放假時間長了,大家又開始抱怨正常的生物鐘被打亂。難道真的沒有一個不長不短的假期嗎?5天?6天?合適嗎?
不管休假制度如何改變,交通運輸瓶頸都還在。長假的削減,有可能讓更多中國人擁擠在春節回家的路上。因為1天短假,只來得及遙望遠方的故鄉;即使連休3天假,來回兩天花在路上,如此短暫的團聚,成本實在太大。如果利用長假制度,形成春節、中秋兩個“團圓”中心,分散春節歸家的人流,那麼,就有望減輕春運等難以承受之“重”。
全國集中休長假,人們集中出遊,首先就是交通壓力增大,鐵路一票難求、民航備戰黃金周、公路堵成了停車場,長假出行成了難題。其次是旅遊景點超負荷接待遊客,不但服務質量大打折扣,遊客安全難以保證,而且遊人大量涌入還對景點本身造成了破壞。為此,有些旅遊景點不得不在黃金週期間大幅上調門票價格,從而引起遊人的強烈不滿。
當下社會是一個公司社會,主流人群是工作壓力非常大、生活節奏非常快的公司人,朝九晚五加班加點,他們可自由支配的時間非常少,長假對他們來説非常珍貴。當下社會也是一個流動社會,許多人的工作地與家庭是分離的,只有時間相對較長的黃金周才能滿足他們家庭團聚的需求,像清明、端午、中秋那樣的短假對他們沒什麼意義。況且,因為是短假,也很容易被老闆剋扣掉。
有更充裕的休息時間,哪怕出行遇到一些擁堵,也是可以接受的。 [詳細]
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節奏,而且可以分散人流,出行選擇更靈活。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