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日,有網友發帖稱,雲南富源縣頂著貧困縣的帽子斥資幾千萬元開辦明星演唱會。5月14日,當地有關負責人表示,富源縣將舉辦首屆“富源 勝境”文化節,煤炭協會邀請了幾名歌手舉辦“唱響富源”演唱會,目前明星的陣容還未確定,演唱會費用全由煤企負責人出資。 [詳細]
民國有個德藝雙馨的梅老闆,現在到處是惹事生非的煤老闆。所以,關鍵時刻可推得乾淨。撈錢的時候不説話,推卸責任的時候毫不猶豫。煤老闆也是“臨時工”啊?!
“國家級貧困縣”“西部百強縣”,富源是個矛盾體……
雲南的支柱産業本來就是旅遊業,文化産業自然也是雲南的主要産業!舉辦演唱會,總比礦業公司把雲南挖得千瘡百孔好!
在富源縣城裏,可以發現了不少名車,讓人很難想象正置身於一個國家級貧困縣。事實上,為了爭取這個頭銜,富源縣下了很大工夫。當時時任縣委書記親自帶隊到國家扶貧辦爭取。在多方協調下,富源最終爭取到國家級貧困縣。“戴(貧困縣)這頂帽子是很熱呼的。”雲南省扶貧工作有關人士説。
其實,這種貧困縣和經濟縣矛盾的例子很多。重慶開縣是天然氣産區,前幾年著名的井噴事件就發生在此。重慶有專家就激烈評論道,這些資源被央企壟斷賺取高額利潤,除了GDP之外,地方政府和老百姓沒有獲得利益,出了事件還得留給地方去“擦屁股”。
貧困縣發展的機會少,可供利用的資源和手段不多,發展經濟“先天不足”。貧困縣要麼自然資源匱乏,要麼交通運輸不便,要麼長期處於“等、靠、要”的慣性狀態。這些地區人民群眾發展地方經濟、共享發展成果的願望尤為強烈。這種強烈願望一旦被點燃,很容易作出罔顧地方實際的衝動舉動來。
舉辦文化節、開明星演唱會可以展示富源成就,提升富源形象和知名度。富源縣政府搭的是文化臺,唱的是經濟戲,為的是招商引資、促進本地文化産業發展,謀求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從長遠來看,是為百姓謀利。另外,此舉也能滿足當地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詳細]
富源縣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斥資幾千萬元開辦明星演唱會是在“瞎折騰”,不如把這些錢花在刀刃上,用來扶貧濟困、改善民生、縮小當地貧富差距,踏踏實實做些惠及民眾的實事。普通百姓的物質生活還沒有滿足,就去追求精神生活,又有多少人看得起? [詳細]
已經戴帽的不想脫帽,沒有戴帽的競相爭取。這就是貧困縣的尷尬現實,造成這一現實的根源其實只用兩個字即可概括:利益。改變貧困縣上述尷尬現實,必須對現行的扶貧政策重新進行設計,具體而言,需做到以下兩點。首先要對扶貧縣制定科學、合理的扶貧計劃,確定切合實際的扶貧項目。這樣做的益處是,有效避免地方脫離實際盲目上扶貧項目,使扶貧項目更科學,更切合實際,更能取得實效。其次,在扶貧項目確定之後,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以市場競爭手段配置扶貧項目。這樣做的益處是,不僅能夠提高扶貧項目的實施效益和經濟效益,還可以減少國家的扶貧投入,更能夠有效堵塞一些人鑽扶貧政策的空子,將國家扶貧資金挪用、侵佔甚至貪污。
明明富得流油,偏要披一件破衣裳,戴著貧困縣的帽子就是不肯摘,原因是利益太大。各部委對貧困地區、貧困縣都有政策傾斜和非專項的轉移支付,還有幫扶單位,有一些專門針對貧困地區的項目支持,資金先到,稅收優惠,項目優先,甚至在一些招生考試中,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考生會受到降分錄取、減免學費等優待等。要建立脫貧的常效機制,靠的不是扶貧專項資金,而是善用當地資源、改變當地的經濟發展模式,讓貧困地區在引資、金融、稅收等方面先行先試,政府幫助讓外地企業與當地的資源、勞動力與企業對接。其中,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社會組織對當地資源進行詳盡調研,讓社會公益組織與企業與當地順利接軌,則走出封閉、脫貧才有希望。
我非常同意應該建立動態的貧困縣機制,而且把它制度化。1994年以來,我們已這方面做出努力和嘗試,這幾次(貧困縣名單)調整説明政府在考慮這方面的事情。但貧困縣調整的週期比較長,一般來説是十年做一次調整,其間沒有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加以調整。另外,在調整過程中,沒有放在全國的層面上考慮,最近兩次是在各省內部調整。也就是説,某種程度上默認各省之間分配的相對穩定。如果要建立更有效的貧困縣機制,應該縮短調整週期,最好能夠建立公開、透明的貧困縣進出指標或制度,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動態調整,將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