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對他國進行援助,美國一向出手大方 Think Again

美國是對外援助花錢最多的國家

      美國一直以來都是進行對外援助數額最大的國家,美國國際援助專家阿德爾曼説,對於政府正式提供的對外援助,“美國捐款的絕對數目最高,比位居第二的捐款國日本多一倍以上。”以2004年為例,美國對外援助的總額為400億美元左右,為國民生産總值的百分之零點二,佔聯邦預算開支的百分之零點九。就比例來説,美國在發達國家中幾乎是最低,但是就絕對數目來説卻是最高。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的《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中指出,美國人均對外援助多達51美元。

援助涉及軍事,經濟等諸多方面

      美國對他國進行的援助涉及到軍事、人道、經濟等諸多方面。軍事方面,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報道,美國特種部隊曾經向利比亞反政府武裝提供武器,同時派遣人員進入利比亞訓練當地人;人道援助佔美國對外援助經費的12%,海地地震發生後不久,美國總統奧巴馬就承諾將向海地先期提供1億美元緊急援助資金,並授權前總統克林頓和小布什幫助籌措更多民間款項;經濟援助在美國對外援助中佔有最大的比例,達30%。2009年,美國承諾的340億美元經濟援助覆蓋184個國家和地區。除此之外,美國還在他國進行了教育、科技等多方面的支持。

援助範圍廣,自己也是他國援助對象

     對外援助是一項常規的外交政策。從國別上看,美國對外援助的國家多達150多個,自從七十年代以來,美國對外援助中將近一半給到了以色列和埃及這兩個國家;從金額上看,2009年,美國依然是最大的對外援助國,阿富汗是最大的受助國,受援金額超過了30億美元;挪威和新西蘭是最小受助國,各自僅獲得了172美元。
       不光對他國給予援助,美國自己也曾接受他國的支援。在“卡特裏娜”颶風災害中,幾個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國家也對其進行了援助:委內瑞拉提供了100多萬美元捐款;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提出願意派遣1100名醫生帶著大量的藥品前往美國幫助救災;甚至伊朗和朝鮮,也表示願意向災區提供援助。

美國政府一度向中東地區提供數百億美元軍火。

海地地震後,美國派出軍隊參與災區重建。

美國援助國外,有著自己的種種考慮 Think Again

對於超級大國來説,這關係到自己的臉面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最為淺顯的國際關係原則,多年以來,美國“胡蘿蔔加大棒”的外交手段雖然多為世人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仍然是派發“胡蘿蔔”最多最勤快的國家。美國對他國進行經濟支援,對其自身的國際形象和鞏固盟友關係更是多有裨益,畢竟無論是在聯合國還是其他領域,美國還不能一手遮天。
       美國一向標榜自己是負責任的大國,進行對外援助更可以維護其自身形象。2010年,據一項民調顯示,只有17%的巴基斯坦人對美國抱有好感,巴基斯坦洪災爆發之時,美國給予巴基斯坦的援助總額多達3500萬美元。美國首席救援官員表示,希望援助努力能促使巴基斯坦民眾改變對美國的惡劣印象。

無利不起早,美國是成功的“外援商人”

      以色列作家邁科爾這樣説美國的援助:“我的主人給了我食物吃,我就咬他讓我咬的人,這就叫做戰略合作。”埃及《觀點報》時政部主編馬爾旺説,美國的目的性太強,埃及要“擦亮眼睛”。作為重要的外交行為,美國每一項對外援助的背後都蘊含著其政治、經濟等目的。這在冷戰時期盡顯無疑,1947年美國通過“馬歇爾計劃”,向西歐國家提供大規模援助,以鞏固冷戰的歐洲陣線。
       而現在,以軍事援助為名,美國仍在韓國、菲律賓等國多有駐軍,其對太平洋地區軍事控制的意圖可謂十分明顯;伊拉克戰爭後,由美國所扶持的臨時政府更是成了其在中東經濟、政治利益的代言人。這些只是美國對外援助的冰山一角,在很多國家把對外援助當做生意來做的國際社會,美國可謂是最為成功的“商人”。

很多時候,其實是在輸出自己的價值觀

      美國願意下血本進行對外援助,其主要目標就是在於美國希望對世界各國進行價值觀的輸出。冷戰時期,美國為封鎖共産主義傾盡全力。 戰後,美國加快了其推廣自由、民主、倡導人權等普世價值觀的步伐。海灣戰爭後,埃及在阿拉伯國家中堅決支持科威特並&&參加了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得到了豐厚的回報,美國等西方國家和國際組織共減免埃及500億美元外債中的255億美元,這筆減債對埃及推行自由市場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韓國和埃及,美國在其他能夠按照自身意願建立經濟秩序的國家,都進行了揮金如土的援助。
.........................................................................................................................

國家利益至上,美國外援的政策一直在變

      是國家利益還是國際道義,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能在多大程度上維護國家利益,美國才肯掏出多少錢去進行援助。有分析家在報告中指出,直到20世紀90年代,“美國提供外交援助的最重要的理由就是擊敗共産主義。90年代後,克林頓政府確定以促進“可持續發展”作為美國外援的核心原則。美國的外援逐漸縮水。在克林頓執政的最後幾年裏,美國的外援開始攀升,目的直指為美國在哥倫比亞、海地、波黑和科索沃的軍事行動提供便利。而在歐債危機中,美國一直作壁上觀,是由其國內同樣糟糕的經濟狀況直接決定的,可見,最大程度上維護國家利益,是美國對外援助的底線,更是首要目標。

1990年代埃及經濟改革:從美國獲得高額經濟援助。

最大程度上維護國家利益,是美國對外援助的底線,更是首要目標。

“外援”不是你想援,想援就能援 Think Again

美國人對國家的“樂善好施”也有意見

      但在美國本土,對外援助本身就常常成為批評目標。目前,美國經濟低迷,政府預算赤字巨大,很多美國納稅人對拿自己的稅錢貼補外國頗有微詞。2011財年預算方案遲遲沒有過關。在新一屆國會中,一些要大砍政府開支的議員已經對著外援項目磨刀霍霍了。在7月,據韓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美國參眾兩院兩位委員長在與訪問美國的日本議員進行會晤時,就曾明確表明“美國絕對不可以向朝鮮提供糧食援助”的立場。
       根據馬裏蘭大學主管的世界民意調查機構于2010年11月發佈的一項民調顯示,美國人希望削減對外援助,受訪者認為聯邦的預算有25%用於外援。當問到他們認為多少比例算合理時,答案中間值為10%。而實際上,對外援助經費只佔聯邦預算的1%。很顯然,大多數美國人所感知到的政府外援數額與實際數額有很大出入,但這也反映了美國人對政府的對外援助也頗有意見。

“援外”還是“援內”,政府絕非自己説得算

      美國人是吝嗇的,也希望國家把錢用於改善本國的民生,但實際上,外交與內政的花錢過程,絕不能混為一談。而美國能夠處理好兩種財政支出的矛盾,要歸功於其完善的“外援”決策體系。一項對外援助措施的正式實施,往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利益博弈。美國大眾對於政府的外援政策沒有直接的影響,最大利益集團是美國的各個行政部門。
       美國外援預算程序大約要花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才能開始撥款,在總統作出決定之後,白宮和國務院將整個預算提交國會審議。美國國會聽取由資歷較高的議員組成的撥款委員會的建議後,決定援助的金額和方式,並能判斷援助預算案是否符合國家利益。在此期間,國會還要考慮經濟遊説集團、學界和非政府組織等機構的意見。最後,掌握預算撥款權力的機關——撥款小組委員會,在綜合各方意見後,確定對外援助的方式和金額。雖説美國民眾無法得知每一分稅款被如何支援國外,但這種決策體制下所進行的雙向監督,客觀上限制了行政權力的濫用,更杜絕了援助不當的情況出現。

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美國前總統布什和克林頓參與為海地地震救災籌款。

造神運動,避免不了的循環?

結語

Conclusion

對任何國家來説,財政收入是一定的,對外援助的錢花得多,花在對內建設的錢相應就會少,並不是説不進行對外援助就是好的;但畢竟是納稅人的錢,怎麼花,應該讓大多數人滿意。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   
責編:@張鑫(微博鏈結) 郵箱:zhangxin@cntv.cn
出品: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部
版權聲明: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