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粵語使用人群廣,但發展面臨危機 Think Again

使用人數多,為世界各地華人所認可

      粵語的傳播範圍有多廣,看一看使用粵語的人數就知道。目前廣東省大概1億人口當中, 使用粵語的人口大約有6700萬,加上廣西粵語使用人數大約為2500萬,香港700萬,澳門55萬,泰國500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500萬,美國和加拿大200萬,全球將近有1.2億人口使用粵語。
       在加拿大,粵語排在兩大官方語言英語、法語之後,成為當地第三大使用語言,前加拿大總理哈珀通過電視直播為“人頭稅”歷史事件向全加華人公開道歉時,就曾用夾生的粵語説到:“加拿大道歉”;在美國,粵語使用人口排在英語和西班牙語後面,也是當地第三大語言;而在馬來西亞,當地的電視臺連選美大賽主持人都是用粵語主持的,甚至更有外國大學把粵語作為中國漢語進行獨立研究的。

雖有誤會,但聯合國很是重視粵語的作用

      粵語是一門語言還是一種方言,這個問題很難界定,也是長久以來網民所爭論的問題。“粵語是語言,地位應同普通話一致”,網民們的這種態度源於一則名為“Cantonese被聯合國正式定義為語言”,並在各大論壇被廣泛傳播的帖子。帖子稱“粵語,英文為Cantonese,俗稱廣東話,正式被聯合國定義為語言,並且認定為日常生活中主要運用的五種語言之一(Leading Languages in daily use),僅次於中國的官方語言普通話”。但由於沒有可靠證據這種説法可以基本上判斷為誤傳。
       雖説是誤會,但聯合國對粵語的地位還是予以了相當的肯定。粵語已成成為了一些國家的Leadingy languages in daily use(日常使用主要語言)可以視為“正式語言”(但不能理解為“官方語言”)。而這種地位的取得,源自於粵語長期以來所構建的影響力。

但行政、經濟的壓力,讓粵語生存空間變小

      即便粵語有著廣大的適用人群,並且隨著經濟擴張而廣為傳播,但它仍然面對來自於行政力量,大陸經濟發展等種種壓力。2010年廣州亞運會前夕,廣州市政協曾提交建議稱,新聞可在綜合頻道或新聞頻道的主時段用普通話播出,以適應來穗參賽和旅遊的國內外賓客語言環境的需要。當時,“保粵”聲音瞬間高漲,遭遇眾多“老廣”聯名抵制。同時,推行普通話的地區政策也影響了學校中的粵語生態,有人擔心,粵語將徹底消失在後代接受教育的過程中。
       而幾年來,隨著北京、上海等地政治經濟力量轉向強勢,粵語的先鋒地位淪喪已成不可逆轉之勢,“以前在深圳跟香港人聊天,我們得用很差的粵語去迎合對方,現在則是他們用很差的普通話來加入我們。”據報道,有遊客1992年去香港購物,用蹩腳的粵語跟店員交流,大陸妹的本質被對方識破,愛理不理。現在去香港,只説普通話,店員追著她跑。

保衛粵語,起源於一份廣州政協委員的提案,希望粵語廣播的廣州電視臺,在亞運會期間,可以增加普通話內容的播出,理由是讓外地觀眾,更多地了解廣州,未來電視臺在透過衛星播送的時候,也能夠增加觀眾群。

推行普通話,已經在全國各地開展多年,成效顯著。

限制或是保護,對粵語前途的影響並不大 更多

使用者經濟實力強,限制措施的作用不會很大

      一直以來,粵語都是我國最大的強勢方言,最為重要的原因在於,粵語所流行的區域——香港、廣東省大部、海外華人圈,都是華人世界中經濟實力較強的區域。同時,粵語在海外的影響長大,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外國人認識的中國話實際上就是廣東話。這源於早年廣東人最先到海外打天下,而美加、澳洲是最多華人的地方,廣東話仍是當地華人的主要語言。
       現在,香港電視電影、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是粵語截至目前受到較好保存的根本因素。深圳大學國際交流學院教師李艷認為,上世紀80年代初,白話流行歌曲風靡全國、粵語北伐就是文化隨經濟擴張的典型案例。因此,限制粵語新聞節目的政策,對粵語的傳播力、傳承發展並不會産生決定性的作用。

保護粵語只能保住它的存在,不能影響其未來

      植根于使用者經濟實力的粵語勢衰,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暨南大學中文系教授詹伯慧認為“地方曲藝和戲劇的影響失去了方言的載體,喪失它的魅力,當時,粵劇、潮劇在一定程度上多少受到了影響。” 在當時的形勢下,受到波及最大的,當屬粵語文化。
       但對粵語的保護也不應放鬆,在清朝,滿語是統治集團的官方語言。隨著清王朝的消亡,曾經盛極一時的滿語使用範圍也以驚人的速度縮小,以至瀕臨絕滅,時至今日,全國範圍內精通滿語語音、口語、方言的人寥寥無幾。我們並非要將滿語當做前車之鑒,但滿語的命運仍然對語言文化的保護很有啟發。實際上,由於使用粵語的人數多達過億,因此無需擔心語言的傳承問題。無論採取怎樣的保護措施,也不會影響粵語的發展大趨勢。

粵劇,漢族地方戲曲,原稱大戲或者廣東大戲,公元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粵語的未來,要交給市場交給人們來選擇 Think Again

市場曾經選擇了粵語的影響力

      粵語強大的文化傳播力,也曾令華語地區為之一震。根據《羊城晚報》的報道,在“改革開放30年十大流行語”的評選活動中,有很多徵集到的流行語是出自於粵語詞彙繼而流行全國的,例如恭喜發財、埋單、大款、炒股、打的、搞掂、拍拖、大哥大等等。
       現在,港劇、粵語歌曲,仍然在年輕人的娛樂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TVB的劇集、藝人佔據了眾多的注意力資源;而歌手方面,遠有四大天王,近有陳奕迅等人,溫度不減。現在,很多內地的年輕人雖然不會説粵語,但也能哼上那麼一兩段粵語的流行歌曲。粵語甚至還對英語産生了影響,颱風typhoon一詞也是譯自於粵語發音。粵語文化已經成為流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粵語區強大的經濟實力正是這種影響力的背後的推手。

但有些現實的原因,讓粵語地位降格

     一種語言説與不説,絕非是行政命令那麼簡單,由於使用語言的一大目的是為了融入周圍的環境,與身邊的人進行良好的溝通,維持穩定的社會關係,因此,社會環境的變化也會對人們口語的選擇起到某種決定性的作用。據報道,深圳很多家庭即便夫妻均為廣東人,只要孩子在場,就只用普通話交流,刻意培養孩子的普通話能力。目前,只有在廣州的僅有的幾家大書店才有粵語字典銷售。
       在唐人街,同樣的情況仍然存在。《紐約時報》在題為《在唐人街,未來的聲音是普通話》的文章中稱,在紐約的唐人街及其他大大小小的華人聚集區,講普通話的人已經大大超過講粵語的人,為了“投其所好”,連教堂也開始提供專門針對講普通話族群的服務。文章同時提醒,不論是在紐約、中國或是全世界,粵語的衰落已經給一些只會講這門語言的老人帶來挑戰,除非他們願意重新學習普通話或是英語,不然就會遭受可能的隔絕和孤立。

興盛或沉寂,決定於市場和人們的態度

      滿語的衰落,保護不力固然是一個原因,但主要還在於滿語文化已經失去了繼續存在的市場,並且在強大的漢文化攻勢下毫無還手之力。恰如前文所説,粵語的發展並未遇到太大的阻礙,但繼續傳播的空間已經逐漸變小。
       李艷認為,在國家大力倡導的背景下,推廣普通話已經是政府行為,方言教育很難成行,學校裏基本不可能設置方言培訓。粵語教育不如交給市場來解決,有需要的人去學就可以。一些學習粵語的案例顯示,有些人想去香港求職,就會主動學習粵語。一門語言的興盛還是滅亡,有著自己的規律,與其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去控制傳播,倒不如把它還原給歷史、給市場去選擇。

《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一部粵語電視劇,目前已經突破千集大關,成為目前國內最長壽的電視劇。

香港歌手陳奕迅,無論是華語歌曲還是粵語歌曲都受到大眾的廣泛好評。

造神運動,避免不了的循環?

結語

Conclusion

興盛或沉寂,本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一種語言的興亡,人們會用嘴投票的。
往期回顧 更多
網友評論

登錄 | 註冊

我來説兩句

驗證碼:看不清驗證碼?點擊刷新   
責編:@張鑫(微博鏈結) 郵箱:zhangxin@cntv.cn
出品:中國網絡電視臺評論部
版權聲明:中國網絡電視臺原創策劃,歡迎轉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