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Interview
  • 孫淑芬

    老黨員社區發揮餘熱

  • 邢秀英

    好政策幫助安享晚年

孫淑芬
Sun ShuFen

除了日常鍛鍊,孫淑芬把精力都投入到了為居民辦事中,為孤寡老人掛號,送老人看病,探視住院病人,解決鄰里糾紛……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李文學 鄒嫻 2012-10-19

每個手勢,每個眼神,都散發著極大的熱情與感染力。

73歲的孫淑芬是河北唐山人,年輕時就積極上進。從農村到鄉里,再到北京的一家企業,一直做幹部的她,即使退休後也閒不住,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2002年,退休8年的孫淑芬到老年大學學習繪畫、書法。在她的帶領下,一遇重大節日,一些黨員就會行動起來,用廢紙做點藝術品,寫書法,繪畫,辦展覽,“今年已經第九屆了”。

“2003年後,我在三里屯街道辦一個大組做了9年支部書記。”孫淑芬説,“後來我就讓賢給年輕人,到社區工作站幫忙了,不要任何報酬。”

2008年,孫淑芬還當上了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這是一件讓她十分驕傲的事情,至今她還精心保管著志願者證書。

主持黨員知心屋工作,是孫淑芬當前一個主要工作,居民遇到問題也都願意到這來傾訴,尋求解決。“居民信任我,什麼話都跟我説。”孫淑芬説,有時半道上就被人拉走了。

除了日常鍛鍊,孫淑芬把精力都投入到了為居民辦事中,為孤寡老人掛號,送老人看病,探視住院病人,解決鄰里糾紛……“忙,總感覺時間不夠用”。

老伴去世後,孫淑芬一個人住在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裏,每月有2600多元錢的退休金,“足夠花了,生活得也不錯”。

孫淑芬對子女要求也很嚴格,在她的影響下,大兒子一家三口都入了黨,二兒子也很上進,很讓她放心”。

有了電腦後,孫淑芬決定向這一陌生領域發起新的衝刺,目前已經掌握了一些知識,“就是打字太慢了”,孫淑芬説,下一步她會繼續練習,以後好查點資料,更好地為居民服務。

邢秀英
Xing XiuYing

現在不像以前了,以前很少在外面飯店吃,現在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我和老伴有時也去下館子。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李文學 鄒嫻 2012-10-19

滿頭銀發,笑容可掬,讓人覺得那麼親切。

71歲的邢秀英是山西太原人,至今鄉音未改。“退休金年年都漲,看病還報銷85%,國家對我們這些老人和老黨員很是照顧。”邢秀英滿足地説。

1971年,邢秀英調入北京一家企業,與在北京當兵的丈夫團聚,從此在這紮根,年年是廠裏的先進。1992年退休後,邢秀英又在三里屯街道辦的幾個社區幹了好幾年。

“剛退休時退休金才100多塊錢,後來慢慢漲,2002年時已經達到了1000多。”邢秀英説,“這幾年漲得幅度更大,去年一下就漲了300塊,現在一個月能有2200塊錢。”

採訪過程中,邢秀英非要邀請記者吃頓飯,“現在不像以前了,以前很少在外面飯店吃,現在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我和老伴有時也去下館子。”

五六年前,社區有了醫院,步行15分鐘就到了。“以前看病要去朝陽醫院,一大早就得出門,還要排長隊”。邢秀英説,現在拿一些常用的藥到社區醫院就可以了,還不用排隊。”

更讓邢秀英滿意的是看病的報銷比例不斷增加。“2002年的時候還沒有社區醫院,在朝陽醫院只報銷70%。現在到朝陽醫院可以報銷85%,在社區醫院報得更多,能達到90%。”

邢秀英有兩個女兒,現在都已成家。邢秀英從小就教育她們要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工作,不跟人攀比。女兒們也都非常聽話,把母親當作榜樣。

二女兒因家較遠,為了孩子上學方便,就搬來與老人一起生活。邢秀英每天除了做家務、遛彎,還要接送外孫女上下學,忙得不亦樂乎,“這樣二女兒能安心工作”。

談到以後的打算,邢秀英老人笑著説,“外孫女明年就升初中了,那時我們老兩口就能輕鬆下,抽出時間出去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