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Interview
  • 吳紅清

    19年老協警默默奮鬥在基層

吳紅清
Wu HongQing

當協警19年,一直幹著最基層的工作,直到現在也沒有轉正。他説,這輩子做交警,無怨無悔。

文字實錄
央視網記者 馬旭 2012-10-04

吳紅清,苗族,45歲,湘西吉首市交警大隊矮寨中隊隊員。當協警19年,一直幹著最基層的工作,直到現在也沒有轉正。他説,這輩子做交警,無怨無悔。

1968年,吳紅清出生在吉首市郊區的一個農村裏,1987年,高中畢業他後入伍當兵,1993年從部隊轉業回家。當時恰逢當地政府對外招募40名協警,經過考核後,加入交警隊。

最開始的時候,吳紅清以為只要好好幹工作,就一定能夠轉為正式警察,沒想到到現在也沒有實現。

據吳紅清介紹,加入交警隊後,最困難的不是工作辛苦,而是工資太低。1993年,每月工資為240元,2008年以前,他的工資始終在400到600元之間徘徊。

與做小生意的妻子相比,他的工資少的可憐,妻子每月的收入為2000元左右,是他的好幾倍。

因為工資太低,他到現在也沒有錢去買房,一直住在父親留給他的職工宿舍內。跟他同一批應聘的協警,大都已經轉行,只剩下10多個人一直幹到現在。他説,選擇了,就不會放棄。

吳紅清説,因為工作在城市,父親退休後回到農村老家,把城裏的宿舍留給他居住。雖然只有49平米,但全家還是比較滿意,妻子從來沒有因工資低和他爭吵,反而一如既往的支持他的工作。

2008年,交警隊的協警工資調整到2000元左右,家裏的負擔才得以減輕。那時他已經40歲,對於是否能夠轉正,已經不再關心,心裏只是想著好好工作。

2010年3月,吳紅清接到命令調任到吉首市交警大隊矮寨中隊,雖然之前已經聽説過那裏的條件艱苦,但是到了現場後,才發現遇到的困難超乎想象。

他説,條件雖然艱苦,比起之前奮鬥在那裏的交警要好了很多。2010年,因為領導相繼前來慰問,矮寨中隊終於有了辦公場所和宿舍,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吳紅清介紹,矮寨坡大部分路段路況較差,多彎道,很多大型車輛通過,交警都必須站在車頭指揮,否則小車就會隨意插隊,造成交通擁堵。由於身後就是懸崖,指揮完後只能退到路基以下,抓住欄杆,才能讓車輛通過,稍有不慎,就會跌落下去。

在矮寨坡,跟他奮鬥在一起的有34名交警,其中只有四名為正式交警,其他30名全部為協管員。全隊分兩班,每執行兩天換班一次,“在這裡執勤,跟城市有所不同,市區執勤是按規定上下班,矮寨坡的交警卻要晝夜堅守,一旦堵車,幾天幾夜不能睡覺。”

吳紅清説,鞋子和衣服不夠穿,吃飯不準時,沒有上下班,是當時遇到的實際情況。由於隨身衣服少,交警大都是睡覺前洗了,第二天,還沒晾幹,就只能披著濕衣服開始執勤。

“記得2010年的一個冬天,道路擁堵太厲害,從山頂到山腳下,有1000多輛車堵在那裏,交警只能依靠兩條腿從山頂到山下來回疏通,走的多了,兩腿發軟,出現腫脹。”他説,因為任務艱巨,中午沒有時間吃飯,一直到晚上9點多,他爬到山頂,才到當地老鄉家吃了一碗米飯,其他在山腳下的同志,累得路都走不動。

2012年3月,矮寨坡大橋通車,山上的道路不再擁擠,吳紅清也于當月調回市區。回憶在矮寨交警中隊工作的兩年,他説,同事們都非常團結,累了互相打氣,雖然辛苦一點,但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